第196章 被迫和谈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6章 被迫和谈 (2 / 2)
        果然,厄图奇仓促之间,并没有做好细致的情报调查,根本不会想到中华军竟然在附近埋伏了如此众多的骑兵,见自己四面被围,不禁脸色大变。他虽然狂妄,那也是以前对阵明军之时,那时候八旗军所到之处,即便十倍于己的明军也得望风而逃,但眼前的中华军当然不是明军,无法比拟。他有种不好的预感,今天自己有可能埋骨于此。

        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尽管八旗兵仍然悍勇善战,但面对中华军五万步骑兵的四面围剿,兵力相差悬殊,加之之前已经被火炮轰得伤亡惨重,在坚持了几个回合之后,清军渐渐无法支持,被中华军优势兵力围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一万八旗兵除了几百人自动投降外,其余的被全歼。中华军这边也伤亡了三千余人,都是近战造成。李定国估计,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中华军近战方能与八旗兵达成一比一的战损,这已经十分不易了,毕竟中华军更擅长火器作战。

        战斗结束后,李定国下达了一个残酷的命令:将受了重伤的清军全部丢在战场上自生自灭,而让投降的八旗兵将一些轻伤的八旗兵全部斩杀,以作投名状。消息传开后,各方表现不一,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清廷方面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舆论上做文章;南京方面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太不人道,而中华军军内则不以为然。一开始有些人向朱浩弹劾李定国,但朱浩并不为所动,他认为李定国的做法并不出格,战场上的胜利一方对于俘虏生死是有着决定权的,没全部杀死俘虏已经是不错了,因此并未责备。

        李定国也是迫于无奈,在北京城下,俘虏的又是一些满人,一旦手段不狠,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这些手染同胞鲜血的八旗兵也无法再回到清廷中,虽然对中华军的做法极为怨恨,但无奈之下也只能死心塌地的做一回“满奸”了。

        厄图奇部清军的覆灭标志着清军已经无力再出城同中华军野战,多尔衮不敢再派人出城,而是全力面对令他焦头烂额的城内动乱。

        此时的北京城因为清廷的暴虐无道和南京特工的背后挑唆已经呈现崩溃,几乎再现大顺军攻破北京时的乱象。在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大规模动乱的情况下,多尔衮等满清权贵都是身心俱疲,而留守城内仅剩的一万多八旗兵此时正对北京城内的民众发泄着最后的疯狂!残酷高压之下,北京城内乱成一团,每天都有大量的民众被杀死,其中包括一些安守本分的百姓。而清军的疯狂更是激起了民众的反抗。百姓们与清军的对抗无时无刻不再上演。城里的一万汉军八旗倒成了看客。

        九月二十九日,两路中华军经过休整,终于兵临北京城下。望着巍峨的城门,北伐的中华军最高统帅李定国感慨万千,很快就会完成这万世不拔的壮举了!

        中华军八万大军围困北京,整个城池已成笼中之鸟,所有人都知道清廷已经回天乏术,等待他们的一定是灭亡,只不过这亡国的方式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当天,清廷举行了入主北京后的最后一次廷议。这时的北京仍有满汉八旗约两万多清军,但明眼人都知道,面对城外的中华军,根本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即便中华军不攻城,城内的粮食也不足维持一个月,到时候不攻自破,因此很多人寻找出路,毕竟人的命只有一条,谁也不想死。廷议上,不出所料除了洪承畴等个别汉臣,几乎所有人都建议多尔衮与南京和谈,仿佛都商量好了似的。多尔衮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在众人劝说下,同意和谈,并派出洪承畴和济尔哈朗为首的谈判队伍。

        但洪承畴实在是不想面对李定国,因为李定国代表的是南京政府,代表的是朱浩,他作为一个大汉奸,根本没脸出面。多尔衮可顾不了那么多,洪承畴是他手下汉人中的第一能人,尽管洪承畴也败给了李定国令他非常愤怒和鄙夷,但此时非常时刻,他几乎是硬逼着洪承畴答应的出面和谈。

        多尔衮虽然败局已定,但高傲的内心未曾改变,他跟洪承畴和济尔哈朗嘱咐了很多,要求争取到足够的利益,更令洪承畴苦恼不已,多尔衮的要求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九月三十日,清廷的和议团进入李定国的中华军大营,此时原本在徐州坐镇的中华军总参谋长孙传庭也来到这里,代表朱浩接受议和事宜。

        洪承畴见到神采奕奕的孙传庭,不禁感慨不已,往年的老友如今已经重新焕发生机,而自己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成为阶下囚,世事难料。想当初自己随多尔衮入关,一言定无数人生死,何等风光,如今落得如此地步,冥冥中自有因果报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