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2章 联军溃败 (1 / 2)
大规模战事一旦展开,短时间内很难再有大的战术调整。从一开始战斗到双方无限接近,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在这短短时间内,在后阵观战的洪承畴知道第一次攻击已经失败,若不赶紧撤退,恐怕这些部队会全军覆没。
尽管联军非常努力,已经冲到距离中华军一百米以内的地方,但冲锋的大军已经变得稀稀拉拉,而且没有了那种一鼓作气的劲头。面对无数被子弹射倒的战友,联军的士兵们开始胆寒。日军士兵冲锋的脚步开始虚浮,而汉军士兵更是远在两百米开外便停止不前,而是端起火枪开始与中华军对射。
清军的火枪部队尽管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华军,但不惜巨大的伤亡将敌对距离拉近到二百米,已经能够威胁到中华军。因此,两军对射起来后,尽管清军伤亡远远大于中华军,但中华军阵中也开始了零散的伤亡。面对损失,李定国不为所动,而是继续给部队打气,同时命令包括迫击炮在内的所有火炮全部开火,全歼这股进攻的敌军。
清日联军不但要承受着与中华军对射带来的巨大伤亡,还要接受火炮的威胁和洗礼,战场上的联军士兵苦不堪言。手举武士刀的日军士兵也不傻,知道拿着刀根本干不过别人的火枪,也不等指挥官下令,带头攻击的将领便呼啸一声,带着部队先撤退了。
洪承畴指挥经验丰富,知道再打下去就成了添油战,远距离冲锋的情况下,除非是规模巨大的骑兵或是步兵部队十倍于中华军才有可能凭借速度和人数优势耗死敌人,否则必败。而且日军那边伤亡已经没有数了,不敢耽搁,立即下令鸣金收兵。
前线还在射击的清军听见后阵的撤退令,也顾不得头顶上的炮火了,所有人转身就逃,回撤途中再次遭遇了大规模火炮的洗礼。
第一轮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钟头,联军出动了六万人,双方并未短兵相接,但损失却极为巨大。退回来的残军还有不到四万人,两万多人或是战死或是躺在战场上受伤只能等死,其中日军损失约为一半,达一万五千人。中华军这边则死两百多人,伤三百多人,完全不成比例。这么大的战果火炮是最大的贡献者,按照战场参谋的估计,持续的火炮贡献了七成的杀伤!一个基数的炮弹也因此耗光。
此时的联军还有约七万六千多人,虽然损失不少,但并未露出溃像,只是摄于中华军强大的火力,全军上下弥漫着一股消极悲观的情绪。
两军暂时又形成对峙局面。洪承畴知道中华军不会贸然发动攻击,否则就会暴露在自己的炮火之下,但如何取胜却是非常难。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虚妄的,洪承畴也深知这点,况且联军中骑兵数量太少,不能形成大规模的战斗力,否则可利用骑兵截击中华军的补给线。不过这也只能想想而已,严重依赖后勤的中华军会不派重兵守护补给线么?即便人家的补给路线并不是什么秘密,就摆在那里,仍然没人去打主意。
至于绕过战场,派奇兵突袭中华军后方,也不现实,之前蒙古骑兵的前车之鉴仍在。洪承畴思来想去没什么好的办法,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叹了一声,只能寄希望于这天气了,希望马上下一场秋雨,能给中华军制造点麻烦。
中华军阵中的李定国始终在观察着联军的情况,见联军虽是战斗力不强,但虽败不乱,而且阵型防守严密,攻守转换都极为协调,不由得赞赏:洪承畴不愧是前明的中流砥柱,用兵之极也!本来他还想找到联军的弱点,打一次进攻,但见洪承畴的排兵布阵非常严密,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都会遭到敌人炮火的打击,想以微小的损失换来巨大战果恐怕难以实现。即便骑兵以速度突击,也要冒着巨大的伤亡,并不合算。
双方对峙了一个多小时,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一会雨势逐渐大了起来。洪承畴和李定国都是眉头大皱,糟糕的天气对双方都是非常难过。清军的火器受雨天影响非常厉害,一旦雨中作战,火器基本报废。新军这边的武器虽然较之先进,受影响较小,但官兵在雨天也难以发挥出百分百的战力,雨天对人的健康、视线、意志都有不小的影响。
其时已经入秋,绵绵的秋雨一旦下起来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停歇。洪承畴知道中华军不会在雨天选择进攻,于是命令全军后退十里,安营扎寨。李定国也命令全军退入涿州城中避雨。
连续不断的秋雨一直下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雨势丝毫不见减弱。双方将领都在各自营中思考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这场雨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停了下来,天空虽然仍然乌沉沉的,但已经不影响行动。气温也因为这场秋雨突然变冷,幸亏朱浩早有准备,已经提前准备好大量的秋衣和帆布雨衣以及御寒祛湿的食物药品等物,中华军官兵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然斗志满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