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空位以待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7章 空位以待 (1 / 2)
        青卫军审讯局一经成立,立即以万分的热情投入东林党大案。这些出身青卫军的办案特工有着无穷的精力和对敌人的恨意。在他们心里,凡是反对朱浩的和意图对朱浩不利的人统统都是叛党,应该一律铲除。本着这个理念,进入审讯局的人都基本上没有好下场。

        这一次,审讯局一共收监了三百多人,大多数都是朱浩亲点的要犯。连续几天,无论白天黑夜,青卫军总部内都传来连续不断凄厉的惨叫声,听着让人头皮发麻。后来一个曾经因为运送物资而进入青卫军总部的民工酒后爆料,他曾经无意间瞥见一名浑身是血几乎没有一点好肉的人被扔进垃圾池,几乎把他吓死。

        青卫军审讯局的恶名一下子传开,有不少人甚至认为那里面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之后无数犯罪的官员和民众在被逮捕的一刻最紧要的事就是询问到底是哪个机构抓的人,一旦听到青卫军审讯局几个字命先丢了一半,根本不需要审讯便全部交代。

        审讯局的这一手,无形中让许多心怀不轨的人不敢再露头,反而间接保证了京城的稳定。

        连续几天的审案还在不断进行,南京城内的抓捕行动也渐渐减少乃至消失。在整个抓捕过程中,除了抓起来的人,还有数百反抗的人被当场击毙,有一些被蛊惑的少年和老人仗着法不责众的心态阻挠执法,也被不近人情的青卫军抓起来投入大牢,很多人死在牢中。

        镇压的血腥场面一举震慑了无数人的心,绝大多数南京百姓在这几天的时间里都藏在家中不敢露面,直到摄政王府再次发布安民告示。

        在朱浩的强势高压下,仅仅八天,各个部门的审案基本结束。所有结果也都汇总起来由蒋树德事先拟定罪刑后摆在了朱浩的案桌上,朱浩则亲自用红笔圈出一个个的人名,所有被圈出的人意味着被判处极刑。其余的人由蒋树德按照刑律依法严判。

        最后统计,在这场弘光元年的东林党大案中,有五百二十三人被**,其中东林党成员二十八人,带头的暴乱分子二百六十人,各方间谍一百九十人,其他系的官员士绅有四十五人。陈子龙因查明勾结满清、谋害皇帝被诛九族,钱谦益则因为参与弑君也是被诛了九族。三名东林党党魁人物因为知情不报也被全家抄斩。这些被处死的人的家眷有的被牵连处死,有的被流放边关,大部分女眷则被贬为奴隶。丽妃被查出乃钱谦益一党,也被赐死。至于那刘三最后的结局,则无人关心,就那样不了了之了。一向温文尔雅的朱浩第一次露出了锋利的獠牙,极大的震慑了南京甚至整个江南的不轨之徒。

        除了**的外,还有一千五百余人被判处终生监禁、流放边关、普通监禁、抄没家产、罢免官职等等各种轻重罪刑。马士英一系的多半人也受到波及,在朝廷内部的权力也降到冰点。经过这一案,整个南明朝廷中心反对新政和朱浩的势力被清扫一空,许多老式官员不敢再造次,纷纷告老还乡,深怕朱浩翻他们的旧账,这些人为官多年,哪个人身上都不干净。朱浩也乐得如此,提拔了大批新式年轻官员,政令执行力得到空前加强。

        其实朱浩明白,东林党成员论人品和风骨大部分人还是不错的,他们的思想主张相较于前朝也是比较先进的,但东林党后来的蜕变却逼着他不得不下狠手。东林党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一开始东林党人都是以中兴大明为政治抱负,因此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跟太监等反动势力作斗争。但随着太监势力的一蹶不振及崇祯皇帝的上台,原本的东林党也开始发生分裂,内部各系相互打击,争权夺利,逐渐成了一颗晚明时期的政治毒瘤。尤其是钱谦益成为党魁后东林党更是发生了质变,这也与钱谦益的个人品格有关。

        在朱浩的思想中,任何人都不能成为阻碍新政和统一步伐的绊脚石。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仗着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不断挑战新政,制造混乱,妄图夺取最高权力,这样的势力即便不是罪大恶极也成了朱浩必须铲除的障碍。

        与东林党人颇有渊源的顾炎武和黄宗羲也被投入牢狱,后来朱浩亲自过问,将两人释放,并与两人进行了一番长谈,两人也被朱浩说服,表示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拉拢一些开明士子支持新政,并参加已在筹备中的南京中央民联,积极参政议政。另外在家做学问的方以智也主动投靠,方以智也算是明末一位才子,尤其是在科学方面颇有建树。本来朱浩讨厌江南士子,方以智又是其中代表,对他并没有什么招揽的意思,但方以智主动来投,朱浩也是比较欣慰,将他介绍给宋应星,进入徐州大学做研究。

        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比较有风骨的,尽管为期十天的骚乱,朝廷抓捕了无数人,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文人不怕危险跳出来指责朱浩滥刑过重。两天后,中央报以全版的格式报导了东林党大案的始末,并表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将陈子龙等几名要犯所犯的罪行一一列明,铁证如山之下,那些为东林党人抱不平的文人不但闭了嘴,反而调转枪头,要求严惩这些民族罪人。新朝廷进一步争取了不少士子的人心。

        东林党一案就这样基本落幕,南京的朝廷中,除了极少数人继续中立,保持沉默以外,已经没有了反对朱浩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来,朱浩现在不管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都是南京朝廷的主宰者,甚至有不少都在想,朱浩即位称帝已经是时间问题。

        朱由崧驾崩,没有皇子继承帝位,眼下南京朝廷的皇位是虚位以待。到底是继续从前明宗室里面寻找合适人选还是朱浩自己即位,在十几天时间内没有露出半点风声,许多人都是翘首以待。而有些人则从东林党一案看出苗头,朱浩既然扫清了反对声音,恐怕是不会再找别人做皇帝,极有可能自己直接称帝。因此,在东林党案刚刚落下帷幕,便有许多上层人士纷纷暗中接触新政府和新军的高级文武官员,一方面探听口风,一方面有意无意的怂恿朱浩称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