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满载而归 (2 / 2)
李自成东征大败,回到北京后,正在气头上的他突然收到李岩的请辞,顿时更是火上浇油,加上牛金星诬陷李岩想回河南单飞,让李自成动了杀机,立即下令逮捕李岩,并在撤出北京时将李岩秘密处决。而红娘子因已有身孕,被李岩用计相护逃过一劫,愤怒的她为了给李岩报仇,几次三番刺杀李自成都不成,还差点搭上性命,便按下心中怒火,潜回河南,召集李家旧部并联系中原地区的红莲教余众,宣布脱离大顺政权,并与李自成开始了对抗。
不过这些暂时与朱浩无关了。方孝祖带领突击团折腾了一晚上,终于将大顺军守军给压了下去,大批的财物也被运出城外,直接沿着京津方向向天津卫而去。
自知犯下大罪的谷英在新军撤出北京后稳住阵脚,连夜召集附近的大顺军余部,准备追击新军部队,却听到一个消息,顿时不敢动弹:房山、固安方向发现了大批的新军,人数有好几万,正在向北京杀来,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所有部队固守城池,不敢再去追击突击团。
而突击队上下,带着千余辆大车不急不慢的赶路,一直走了近三天时间才赶回天津卫,方孝祖又马不停蹄的安排财货登船,又耗费了一天的时间才装载完毕。就在李自成返回北京的当天,大群的运输舰开始返程,直奔连云港而去,十天后,舰队抵达连云港,又五天后,大批财物终于到达徐州,进入徐州府库。突击队又一次完成了突击“抢钱”的使命。李定国部也悄悄的退到济南,重新安顿下来。
这次行动不禁给李自成造成巨大损失,即便是清军多尔衮也没捞到好处,李自成退出北京后,留给多尔衮的只有一座几乎空荡荡的城池,虽然人口仍然不少,但经济潜力一落千丈。多尔衮占领北京,在某种程度上说像是背上了一个包袱。财物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城内的存粮已经不多了,这些年的消耗和战乱,加上大顺军不挑食般的劫掠,连京师最大的太仓库也几乎空了。
多尔衮望着空荡荡的粮库和府库不禁眉头大皱,毫无办法的他立即下令从辽东运粮。但远水难救近火,整个清军加上随后迁来的随军贵族,每天的消耗便不是个小数字。这些人过惯了贵族生活,本来还想着跟多尔衮入关享福呢,可是一个偌大的北京城要啥没有,只有一座座空荡的大宅子,这让他们如何甘心,加上多尔衮的一些政敌的撺掇,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满洲贵族的抱怨和投诉,让他无比烦恼。
本来不少满清贵族建议多尔衮用武力从平民中征粮,要不然干脆将北京周围劫掠一空,退回关外,均遭到多尔衮拒绝,开玩笑,损失了这么多人好不容易打败李自成入关,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因为这么点事就回去?
但多尔衮虽然否决了他们的提议,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些手握权力的满清贵族便私下里开始了强取豪夺,一开始还是个别行为,没过几天,大部分的贵族都参与到其中,迫于无奈的多尔衮无法制止,便默许了,只是下令绝对不能出现人命。好歹保住了城里没有出现大的民变。
遇到经济问题,满人与汉人的差距立即便体现出来,多尔衮等一众满清贵胄打仗是能手,但说到治国就差远了,洪承畴建议多尔衮立即从前明官员中挑选各种人才,尤其是民政和经济方面的官员,着手重建经济秩序。
多尔衮顶住贵族会议的压力,批准了这项建议,一时间,大量潜逃和幸存的前明官员在清军的高压下纷纷出面,替新朝廷打理起了那些繁琐的政务,而多尔衮等人则将心全面扑在战略上。这些明朝官员短短个把月内便经历了三个主子,在历史上也算是异类了。
与多尔衮为钱粮的事发愁不同,远在徐州的朱浩则是大发横财。方孝祖的回归带来了巨额财富。看着一箱箱的金银财宝运入府库中,王府的一众高层个个都是喜笑颜开。
很快财物便清点出来,与朱浩之前的估计差不了很多,金银共计两千五百多万两,各类珍宝无数,暂时无法估计价值。
就在众人估摸着朱浩会如何分配这批资金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令王伯达部将这批资金押送至扬州城!
有不明白的前来询问,朱浩也只是笑笑,没有做出解释。众人对朱浩信服惯了,也就没有人追问。
有了这批资金的充实,朱浩宣布开始新一轮的扩军,争取在年内将部队由六个师扩充到六个兵团。兵工厂的规模也被进一步扩大,各项新式武器如改进火药、连发机枪、迫击炮等也加快了研制步伐。
而没有了朝廷的羁绊,他控制的地盘也有了扩大,西到开封、北到济南、南到扬州的地界几乎全被新军控制或是在新军势力的影响之下。大批有经验的官员和工人学校毕业学生被安置到新的地方,利用投入的大量资金,开始大举实施新政。期间已经收到明亡消息的明朝各地大员也都纷纷前来找他商量今后的去向。其中凤阳总督马士英更是几次找到他商量大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