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京师骚乱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京师骚乱 (1 / 3)
        赶走李岩后,李自成迫不及待的与众文武商量处置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前朝遗臣。大顺军来的突然,上面又有崇祯皇帝镇着,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绝大多数朝臣并没来得及出逃,而大顺军进城后,除了皇宫外,把重点放在了这些前朝官员和皇亲国戚身上。

        一开始李自成并未把他们当回事,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搜查崇祯太子上面。大顺军进城后,这些前朝遗臣并未有什么过火的举动,甚至不少精明之辈主动向李自成靠拢,要求加入新政权,因此,北京易主数天来,双方倒相安无事,大顺军也接收了部分表现比较好的官员。

        但接连的几个问题摆在李自成面前后,他没有那么淡定了。先是手下来报,在前朝国库中仅发现了十几万两白银,让李自成大为光火,没想到一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只有这么一丢丢家产!这让已经几乎破产的李自成极为不满。

        这些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所到之处,无不是以战养战,靠掠夺当地士绅贵族的财富充当军资,根本没有自己的产业。即便在洛阳建立根据地的一年多时间里也没来得及搞经济发展,因此,他掠夺来的财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打到北京后,又陷进了新的恶性循环,那就是先前的财物贮备已经耗光!面对十余万大军的消耗,他已经无钱可用了!

        原本占领北京取代明朝后,新朝建立,李自成不打算再用原来的老办法,因此率先开了国库,想以前朝深厚的家底撑一段时间,慢慢再想办法,没想到结果却让他难以接受。

        作为一个最高统帅,李自成知道,自己再拿不出赏赐给手下的钱财,形势将会急转直下,说不定好不容易到手的胜利果实转瞬间便会溜走,但又不能明抢,一旦开了口子,恐怕全城动乱,直接动摇自己的根基。因此迫于形势,他不得不考虑使用老办法,把主意打到那些富商士绅身上。

        如果说上面这个原因是根本原因的话,接下来的一个消息则成为李自成下定决心的导火索!那就是,据探子来报,消失不见的前朝太子很可能还在皇城中,某个王公大臣的府中!

        这还了得,公然包庇要犯,这是藐视他李自成,藐视新朝!这个消息让本来还犹豫不决的李自成极为恼怒,连忙召集刘宗敏和牛金星等人,宣布立即按照之前朝会的决议,开始搜捕前朝遗臣和皇亲国戚,务必将崇祯太子一举成擒。

        这一决议一出,北京城顿时一片哗然,大顺军将士无不兴奋异常,这可是肥差啊!明朝的官员贵族则一个个的胆战心惊,一个个的开始奔走求救。

        刘宗敏是这次搜捕行动的总指挥,充分发挥了他流寇的本质和天赋。为拷掠官员,刘宗敏制作了数千具刑具,对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贵族进行了残酷的折磨,还制定了详细的赎金标准,例如宰相级别要缴纳十万两白银,尚书等重要官员按级别分别缴纳七万或五万、三万乃至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等等。

        城内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后世史书记载:“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死者无数。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同时,李自成下令,各大顺军占领区皆设官治事,头等大事便是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

        行动开始了短短十天后,仅仅京师周围被捕的明朝官员贵族已达一千多人!搜得财物折合白银五千万两之巨!明朝的遗臣和贵族几乎被连根拔起。

        后世史书中记载,李自成在北京总共搜刮了白银七千万两!不过朱浩对这个数字是持有怀疑态度的,虽然明朝的财富绝大多数都藏在民间,但那也仅仅指的是财富,而不是金银这种硬通货。明代白银的购买力极高,若是流通的白银过盛,不可能保持如此高的购买力。

        整个中国恐怕只有朱浩等少数人知道白银的真正用处,因此各项产业都是极力赚取白银,而不是置办什么不动产,各项买卖也都以白银结算,若是光论硬通货,朱浩无疑是中国富人的顶尖人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