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军政改革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9章 军政改革 (1 / 2)
        听着朱浩严厉的话语,王伯达、李定国等正规军的将领还好说,罗云曲作为朱浩麾下的第一将领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其余负责政工的张本端、训练处的李通武也是一脸的羞愧,坐在角落的预备役原司令邰定方等人则是默然不语。

        的确这几年来,新军大小战斗都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大的挫折,很多军官思想上开始呈现麻痹,觉得新军已经完美无比,没什么值得改进的了。此刻听了朱浩的话,有的惭愧,有的深思,有的已经开始反思之前新军的种种弊端。

        朱浩见众人有所触动,续道:“一支部队要保持常胜,装备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东西是死的,现在很多官兵已经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眼里再无旁人。要知道目前正有无数双眼睛都在紧紧的盯着咱们新军,一旦有机会咱们依靠的装备优势就会被其他势力迎头赶上。一支军队不但要有强大的装备,要有先进的制度,更需要具备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这种军人的灵魂我们谓之军魂,只有军魂不倒,部队才能时刻保持最强的战斗力。咱们新军的军魂是什么?那就是无时无刻的把无数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我们成功之日还早得很呢!要达到建设崭新国家的目标,就需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奋斗。这个伟大的事业也许整我们这一代人都难以完成,现在才有这么点成就怎能懈怠?诸君共勉吧!”朱浩长叹了一声。

        大礼堂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朱浩的这番长谈深深的震撼了,他们大多数人都体会到了朱浩身上那种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大公精神。

        整个会场沉默了几分钟,朱浩的声音才再次响起:“下面我来说一下这次会议的两个主要议题。”众人一听,知道正题来了,纷纷抛开情绪,集中精神。新军系统的更是有些紧张起来。

        “可能不少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说了一些,不过我要说的是今天的议题不但是新军系统,还关系着政务系统,也需要正规化。”此话一落,所有政务官员也都竖起了耳朵。

        “首先,我宣布政务改革。原朝廷的布政使、巡抚两职合一,统一归政务部管理,政务部长仍由王夫之担任。政务部下设十个行政局,分别是财政局、民政局、商业局、工业局、农业局、建设局、警务局、文化教育局、审计局和科研中心,各司其职,对政务部长负责。除政务部外,原朝廷的御史监察一职由廉政公署代替,负责监察官员等公职人员,廉署署长由彭志刚担任;原提刑按察改为法院,专门负责审理案件,第一法官由蒋树德担任。政务部、廉政公署、法院三者互不统属,长官直接对我负责。各县也相应的成立类似机构,为方便行事,拟成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王夫之任组长,全权负责这次改革,总之新政体制的改革务必在今年之内完成,明年始各部门就要正常运转。下面由王夫之宣读各局的局长及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彭志刚,万历四十五年生,徐州人,工人学校第一期学员,出身小吏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办案能力很强,人称铁面彭,此前一直致力于新旧官员交替的工作。

        蒋树德,万历三十五年生,崇祯八年进士,原系徐州府的一名司法官,深通大明律,为人公正廉洁,后来得到朱浩的赏识,提拔为提刑司副使。

        这两人长期从事司法工作,都有着很强的办事能力和开明的态度,对朱浩也是极度拥护。

        接着王夫之宣读了一些人事任命,包括各局的局长、副局长等重要职位。被任命的都是些新政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官员,这些人听到任命无不异常激动,热血沸腾。

        当年九月,王寅祖去世,为表彰这位老人的功绩,王承宗在基层待了两年后,被调回来任民政局长。

        部分老式官员与新政格格不入,但又拧不过新政的自行申请调离,朱浩也不拦阻。还有一些思想转变较慢但对朱浩很忠诚的一般都安排一些闲置并提高待遇。另外一些不想再做官的经过朱浩的劝说纷纷加入民联中,担任起了监督员。经过这次改革,徐州残余的顽固势力基本被清除。

        待王夫之宣读完任命后,众人似乎一时间难以完全接受这个安排,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表示不满,有的则表示疑虑,议论纷纷。

        等了几分钟后,朱浩挥了挥手,制止了众人的一轮,续道:“新政改革就这么定了,大家如果有什么异议或建议,可以找王夫之反映,他定不了的事也可以直接来找我。下面说一下军队的一些改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