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窘困的家境
一缕炊烟从枯树枝头悄无声息的划过,消逝在暮霭霭的褐色天空中。偶有黑鸦在高高的枯树枝头不住地叫,不知觉中,便身感一份凉意,让人不住地打颤。在这穷僻之地,并无平原,有的只是只有一条从深山险壑中蜿蜒曲折而出的小溪,这条溪水供养着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这一村落,仿佛与世隔绝般,生活的节奏很悠缓。虽然村民过着悠缓的日子,但他们常常将山里的宝藏带出去,到集市上,去换一份钱财,但村民们并不把钱带回,他们会将所得的钱,去换成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有的会去换一匹布,有的会去换一把青菜,而有的则会去小酒馆,把酒倌叫出来,打上满满一葫芦的酒,然后心满意得的离开。在这并不算富裕的地方,民风也是相当的淳朴。比方说这卖猪肉的牛叔,不会去在称上做什么手脚,让自己多得点便宜,相反则会在别人买肉的时候,多割上一块,赠与来买肉的同乡。虽说在卖肉的时候,嗓门如铜钟般雄厚,且具有穿透力,但这也在无形之中,也将他的豪爽洒脱的性格展露无遗。
虽说如此,但不免还是有人不能让自己享饱腹之乐。这是为何呢?原因就在于身体上的不便,致使不能劳动,便没了经济来源。话及此处,便让人晓得是天祸及人了。那便是村里的一家两口。老人已六十有余,刚过花甲。虽说年龄不是太长,但由于身体的缘故,身形早已瘦如干柴。另一位就是老人在十二年前,所捡到的一个婴儿。现已长成了一个活脱的小姑娘。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农活对于这个姑娘来说,都不在话下。这个姑娘有一个名字,是老人看到同村的小孩放纸鸢的时候,所想到的。那就是晴鸢,取晴天放纸鸢之意。
晴鸢正及豆蔻之年,她有一双幽深的眸子,当陌生人和她对视的时候,她就会表现出一种大山里的孩子独有的神气,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虽然山里的生活,不像外面那么有趣,没有那么多的玩具和玩伴,但是这个姑娘从未感到过孤独,因为有她最爱的奶奶陪着她。可作为奶奶也知道自己所剩的时间也不多了,奶奶很为情鸢以后的生活而时常感到悲伤,就一个人独自叹息。偶尔会以开玩笑的方式问晴鸢:“以后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你了,你会怎么办?”当这个小姑娘还不能明确知道离开是什么概念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就会以为奶奶要抛弃她,小姑娘就会向奶奶撒娇,说:“我不会淘气的,我会很乖的,奶奶不要离开我。”当奶奶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但却隐藏不住悄无声息透露出来的叹惋。时值金秋十月,正是桂花飘香十里的季节。因为是靠山而居的村落,有很多桂花树,那一簇簇桂花如金灿灿的丝带,包裹了一整棵树。
奶奶就带着晴鸢,自己手里拿着布袋,晴鸢拿着一根棍子。棍子是用来敲树枝,让桂花落下。俩人一前一后,慢慢的走着,晴鸢偶尔会慢慢的走在奶奶的后面,学着奶奶的步姿,一步一步走着,这时候奶奶就会对姑娘说:“小姑娘怎么学奶奶的步子呢?”这时候晴鸢就会对奶奶说“我怕你摔倒,所以我要走在你后面,帮你看着。”奶奶听完这句话后,和姑娘一起笑了起来。在晴鸢那天真无邪的脸上,这时洋溢着无与伦比的幸福。两人慢慢的来到一棵树下,姑娘在地上铺好布,奶奶就开始敲树,抡起棍子,对树枝一阵阵敲打,桂花如流星雨般划过空际。俩人的快乐笑声,就如同次声波般,在山谷中回荡。莹莹绕绕,即使在山的那一边,也能听的真切。
虽然这个村落远离俗世的喧嚣,但村子里的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长得精壮的男子,不愿一辈子呆在这个穷僻的村落,而当今正是处于明仁宗在位时期。明仁宗虽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但军事力量还是需要填实的。所以村子里的人们大多会选择去军队里。
拿一份军饷,饿不死自己,也不给家里添负担。晴鸢的家在村尾,她家门前有一个不大园子,外围用竹子打的栅栏挡着家禽,防止家禽来啄食园子里的菜,一间用泥和草混合建成的墙,用四根木头做支柱,来支撑起这个房子的顶,顶是用茅草织成的,每隔一两年就要换一次,因为山里经常下雨,所以没有办法。经常依偎在奶奶腿旁的是一条小黄狗,有时候会跟着奶奶在门口打盹,有时也会跟在晴鸢的后面出去戏耍。虽然只有这不大的一座茅草屋,但对于她们来说已经是足够了。因为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方便,家里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这对于她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在这村子里,不需要你有多富有,只需要三餐不饥,她们就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