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逃荒
经过这一次经历,秦全德的心性突然改变了很多,愿意跟军阀妹妹定亲,这让家里两个老的喜出望外,可是好景不长,之后各种军阀打仗社会动荡,原本说两个月后成亲,那军阀跟他妹妹也都饮弹身亡。
再加上战乱,家里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为了安稳,秦全德父亲直接关掉了生意,靠着吃一些老本去度过现在的战乱。
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开始了侵华战争,日军开始抢掠国土,国人不得已扛起枪杆以求自保,自抗日战争打响后,中原地区一直都是热战场,在这种社会情况下秦全德一家自然少不了各种搜刮,上到地主下到温饱不保的人,都要掏个空。
一直持续到1942年的大饥荒时代,地里颗粒无收,国民政府又没有充足的后备资源,为了打肿脸充胖子,仅剩的一笔粮食资源还被送去援助了邻国印度,这让全国唏嘘不已。
由于灾区的人大多数都是食不果腹,上边的救济粮迟迟未能下拨,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不愿意等死的人都去逃了荒,秦全德一家也跟着逃荒的人群走,往西寻活路,当时我听我爷爷说的时候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不往东边去寻活路?因为东边临近徐州和枣庄,八路军、国军和游击队经常跟日军擦起火来,平民过去都生死难料,更何况这长龙般的逃荒队伍。
这长龙般的队伍是由一个遇到俩,两个遇到四个,四个再遇到八个慢慢就形成了,本是应着团体大好互相照顾,可后来秦全德发现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俗话说人要是饿急眼了啥都吃,逃荒队伍如同饿鬼过境,草根树皮都给啃干净,要不然怎么能说是逃荒呢?
秦全德受不了的就是人吃人现象,这人吃人可不是说易子而食,是说路上要是有人饿死也不活埋,死人就被胆子大的放到锅里直接煮了吃掉,内脏骨头这些再挖个坑埋掉,这算是当时的极端做法,可也算是仁义之举了,如今那边一些土路上也依然有着小小的土包和无字无碑的坟头,对死者来说也是入土为安了。
还有不少孩子都被大人骗着说是其他的肉,长大后了解了小时候的事情才知道当年吃的是人肉,说起那时候,很多经历过得的老人都是落泪的。
秦全德一家跟着逃荒人群向西走,远远望去这逃荒队伍没有个尽头终点,一眼过去黑压压的一片,人走的速度是有限的,三天功夫下去,这人群还没出那区域,听其他人说,要走到陕西地界还要一个月,可这半路都没走到,秦全德双亲由于年老体衰也相继都在逃荒中倒下。
母亲临走前握着秦全德的手,颤抖着说“儿呀,娘往后不能再照顾你了,你自己要好好管管自己的性子,别再做事只由着自己了,我跟你爹会在天天看着你的”,说完便撒手西去了,秦全德连哭带喊的自己埋葬了双亲。
秦全德无依无靠,慢慢体会到了父母的恩情,痛心疾首捶胸跪在父母亲的孤坟前连连磕头,那句老话讲得好“子欲养而亲不在”说的正是秦全德现在的情况。
可他又不敢伤心过度,要不然晕过去他就成了锅里的一堆肉,这些人看着秦全德如同一群饿急眼的野狼盯着猎物。
秦全德也不敢跟着这些人,更不敢吃自己的同胞,于是独自一人往北边走,殊不知失去了方向感的他又往回走了。
秦全德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已经解渴难耐,抬头看看周围也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地方,再一抬腿的时候只感觉眼前越来越黑,身体越来越重,又越来越轻,秦全德就感觉睡着了一样很舒服很冷,最后秦全德在荒地边上饿晕了过去,多亏秦全德福大命大被路过的一个道观观主发现带了回去。
等到秦全德醒来时已经在一个床上,简陋的床下铺着各种树枝搭起来的,观中人递来了玉米窝窝头,满脸黝黑的秦全德看着窝窝头,观中人递到了秦全德面前,饿极了的秦全德马上接过狼吞虎咽下去,也不管他凉不凉硬不硬,直接半吃半吞,秦全德认为这是他平生来吃过最好的东西了,民间常说吃饱的时候再好的东西都看不上,饿的时候凉水也是神仙汤,此时的秦全德感觉再好的东西都不如这个窝窝头香,吃完后的秦全德,双目凝滞,感动的两行热泪留下。
这时一个微胖的男人,此人便是观主,他一脸平静的说“我算过你我会有一场师徒之缘,如今我收你为徒,你可愿意咧?”
仿佛犹如再生的秦全德此刻感觉就到了家一样温暖,两行热泪直流,嘴巴也哽咽了起来,没拒绝观主的建议,心想再怎么样也总能吃个饱饭不饿死,也不知秦全德是否真心拜师,只顾得连连点头,随即撑着身体下床对着观主磕了几个响头,观主哈哈一笑,掺起秦全德道“以后恁是我门中弟子来,以后你咧道号就叫全灵子,以后在山上可要好好修行,中不中?”
秦全德抬头哽哽咽咽回道“嗯..嗯.....”
当天秦全德就按照了观中规矩拜了师,认了门。
从此秦全德在道观修行成长,做了一个道士,潜心在观中学习,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