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1 / 2)
报纸的传播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很快,本市的水产局,临海沿岸的县、市水产局,省水产厅,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县、市领导,甚至省领导都被惊动了。一场养南美白对虾的飓风,席卷全岛。到处都在建新池,改旧池;拉高压线,装变压器;铺黑膜,装进、排水管;购发电机,抽水机;尤其是打氧机,一下子成了俏货,得交定金排队等号。
他们蓄养的那池大虾,也成了宝贝疙瘩。来洽谈购买的人很多。他们还未开价,对方往往就自动抬价。从70元一对,到100元一对,甚至出到了150元一对。不少求购者,急着要先放定金。他们哪里敢收。自己还没想清楚怎么弄,只好一推二五六,推说到养成了再议,敷衍了事。
他们在养虾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造。对南美白对虾的发展趋势,还是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尤其竹香,这池种虾的蓄养,就完全来自她的某种敏锐直感。她阿爸竹编业供给侧改革的举措,在她的脑子里印象深刻。她觉得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大势兴起之际,他们反而应该急流勇退。将有限的精力和资金转移到源头。供给侧的改革迫在眉睫。她与他反复探讨。这回他的敏感度不错。不但百分之百赞同,还提醒,余总曾说过,离他公司不远有个华南海洋研究所。不妨去拜拜老师,请教请教。
他们开车先找到余总。他巴不得竹香能来找他,求他办事。很高兴地开上奔驰,带上他们,辗转找到了研究所。
一个姓丁的研究员接待了他们。老先生穿着朴实,渔民模样。不讲什么客套。没有泡茶,也不喊喝水。可谈起南美白对虾来,却激情乍露,眉色飞舞。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南美白对虾80年代引入我国。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今年有广泛大面积养殖的趋势。这种虾,蛋白摄入要求比斑节虾和日本对虾都低,所以生长快,肉质也好。而且抗病能力不错。在国际上市场上享誉很高。是产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优良品种……。”
“丁教授。我们蓄养了一池大虾。准备培育成亲虾。现在已经长到18个头了。但下一步,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弄了。有个台湾老板也抓了几百斤。但他像原子弹一样保密。早知道如此,就不卖给他了。所以我们来向您请教。”竹香知道怎样才能打动教授。“他们那点秘密,对您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而已。”
“喔。台湾老板就是喜欢装神弄鬼。养点亲虾也搞得神乎其神的。你们够有远见。蓄养了多少呀?”
“一千二百斤。移池的时候是35头。”
“那有四万多只,二万多对呀。不得了,不得了。据我所知,目前蓄养了这么多数量的,你们是第一家。”
“所以,我们想请丁教授出山,当我们的技术顾问。不知行不行。”
“薪酬条件,还有提成比例,您尽管提。”汪总助力。
“那倒没必要。我答应帮你们就是。基本方法我没问题。就是产卵操作,我没有搞过,不敢吹牛皮。到时,你们得想办法请师傅。”
“没问题,这都是下一步的事。”竹香补充。“丁教授,我们请您不是一天二天,而是想您能够长期帮我们。就是不知道研究所能不能同意放您。”
“那倒没问题。搞亲虾培育,本身就是我的研究方向。你们能提供这么个好的平台。真是求之不得。我还得谢谢你们呢。”
“既然意向已定,我是中间人,提个我的意见。看看双方能不能接受。”余总开腔。“工资薪酬每月5000。提成按纯利润的5%。”
双方高兴接受。并当场签署协议。教授提出,亲虾15个头就得采捕上来。挑选合格的放入25—30平方,水深1米2的水泥池里,喂活沙蚕、鲜母蛎肉和鱿鱼精养。池最好是半埋池,便于工人下去清污、抓虾、喂食。所以,当务之急,是马上要想法找个场子。符合条件的可以租。达不到条件的最好买下来,进行改造。
余总请客吃饭。撂下饭碗,他们就急着往回赶。找场子任务压头,耽误不得。越急越出事。还没上高速,车就抛锚了。两人围着车团团转,急得没法。
一辆奥迪“哧”地在车旁边刹住。里面的人探出头。“怎么,车坏啦。”“啊呀,这么个大美女,怎么坐这样一个小破车啦。”“来,上我们的车。要去哪里,我们送你去。”
他想发火。她制止住他。走到那车前,偏头瞧了瞧,脸露蔑视表情。“哟。不就是四个圈吗。看看我们这个,”她拍拍五菱车标。“我们的小破车是V字车标。看到没有,像不像张开的两个翅膀。你们呀,得赶快提高提高点自己的素质。别以为这些圈圈有多了不起。如果只是在这些圈圈里面转,那是永远难得转出圈圈来的。我们呢,有这双翅膀,只要想飞,只要敢放飞,就一定能飞得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