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 今七郡之地疲敝…… (4 / 9)
这段话,本就是在几十年前的恒帝和灵帝时期从民间冒出来的,当时说的也确实是王莽新政的事情,可实际上,这却是借古讽今罢了。
借着说王莽新政来讽刺恒帝灵帝时期的社会现象……
这却是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想着这些,刘邪缓缓点头道:“举孝廉之法,确实已经到了费改不可的地步了。”
西汉时期察举制,进而衍生出举孝廉的制度来,一开始察举制确实是为大汉网罗了不少的人才。
诸如主父偃这般出身贫寒的人,便是因察举制而崛起,而得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可这察举制的制度,很快便是彻底的变味儿异化了,本身是为了察举下层贫寒之中的良才的手段,却渐渐的演化为,各州郡各自的豪门望族之间,彼此用来交易分配的东西……
察举制大概也就是有着不到一百年的兴盛时期,往后,便是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了,尤其是汉宣帝之后,察举制便是彻底的转变成为了废物一样的存在。
当然,科举制在这个时代,也确实是没有展开的可能性。
科举制在原时空的历史之中,是从隋朝隋炀帝开端的,而隋朝统一九州的时候,整个华夏,已经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达将近三百年左右的混乱了。
尤其是北方的混乱,那可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石勒的前赵,到苻坚的前秦,到纷繁混乱的世界,到北魏的统一和汉化,到……
虽然整个南北朝的混乱,还没有出现如同后来的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那样天阶踏尽公卿骨那般的彻彻底底的摧毁世家士族,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固化的公卿阶层给破碎了不少的。
而这些对公卿阶层的破坏,便是导致了学术的下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普及率稍稍增加了不少,也才有了隋炀帝开启科举的前置条件的。
所以,科举的展开,必定要有着民办教育的兴起,先有着教育的普及,而后,才是开启科举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