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刺客曹操 (1 / 2)
秦朗,字元明,小字阿蘇,新兴云中人,曹孟德假子,生父秦宜禄乃吕布部下,为张飞所杀,母杜氏,有美貌,建安三年曹围吕布破下邳后,得之,纳为妾,甚为得宠。
秦朗幼时谨慎低调、安分守己备受曹操喜爱,曹视若亲子、予取予求,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曹薨,朗愈发谨慎,平时散漫闲淡,及年长,不慕权利无心宦途,乃曹氏诸假子中最显愚钝之人,实大智若愚,待前魏明帝曹睿继位,甚为亲厚,然朗并未恃宠而骄,只作纯臣,待青龙元年,鲜卑大人轲比能勾结臣服于曹魏之鲜卑大人步度根反叛,并州刺史毕轨率军讨伐,战败,明帝派秦朗出征,一战破十万鲜卑铁骑,斩杀无数,轲比能和步度根败走漠北,步度根部将戴胡阿狼泥于并州降,秦朗退兵,自此名动天下。
“此战鲜卑部元气大伤,若非此后晋司马氏代代蠢如猪狗自戕于八王之乱,拓跋鲜卑休想染指中原。”陈惠这个大汉族论者又激动了。
“这个人还真有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架势。”
“楚庄王旧事休提,可惜如此豪杰,竟落得籍籍无名,煌煌史书竟生卒不详,悲乎叹乎!”
“一战灭十万鲜卑骑兵,这战绩如果没造假,和霍去病比都不落下风,怎么会籍籍无名还生卒不详?”
“惜乎,秦将军之事初载于曹魏郎中鱼豢私撰《魏略》内,后被陈寿择入《三国志》而成史家定论。鱼豢乃一迂腐之人,慣以其气节品评世人,以出生门第论高下,秦朗出身寒微,既非正统儒生,更非功勋子弟,故为以正统自居之儒人鱼豢、寿所鄙视,《魏略》将秦将军列为‘奸佞’,所据为‘不进忠言,无实才’,殊为可笑。”
“玩刀子的干不过耍毛笔的,还是老样子,书生杀人不见血。”上下五千年,史书内外,多少豪杰籍籍无名,慷慨赴死的壮士更是数也数不清,没尝过生死滋味的书生怎么知道,我们这些报国从军的人,怎么会在乎什么青史留名,那些长眠在深山荒野的战友们,命都没了,留个名有毛线用处。
“陈哥,不说这些丧气事了,你还是说说陈群公到底从秦朗那里听到了什么?”该干什么干什么吧,懒得与那些闲人怄气。
“稍安勿躁,大师需知,陈群公自秦朗处得闻曹孟德之事,秦朗时年十三岁,舞勺之年尚为幼,但观秦朗生平可知其人早慧能藏拙,实大智若愚,不级加冠,但其言当可信。”
“外国有句谚语:孩童心上无尘埃。有些时候,小孩说的话反而更可信。“
“稚子不蒙尘,此言有理。”陈惠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紧接着便不再犹豫,直奔主题。
“荀彧荀文若公乃曹氏蒙学教习,与秦朗有师生之谊,荀公擅相面,观秦朗不凡,而彼时秦朗因假子之身常受欺凌,荀公怜惜多有照拂,故二人关系日渐亲近,而朗虽少年老成,然稚子之天性使然,与荀公独处常反平日沉默寡言之态,而陈荀两族同为颖川士族,自先祖陈寔公便交好,群公与荀公乃姻亲,二人之间自无话不说。忽一日,约曹孟德乌林战败,退回许都月余,荀公急帖招群公入府一叙,群公不以为意,轻车简从赴约。待入得荀府,未及见礼,便被荀公屏退左右牵着手腕直奔书房,入的书房,荀公却不言语,取出一信笺,投入群公怀中,转而带群公去往前厅,招来家妓,把酒言欢,席间谈笑自若,群公却一头雾水,乃至黄昏稀里糊涂回得府中。”
“入夜,群公于书房取出书信,展信一阅,方知荀公所惧。吾祖陈寔公所遇汉庭密谍之事群公一无所知,然曹孟德创‘校事’一职专司密谍之事群公却略知一二。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帝王之名有帝王之实,忠于汉庭之人早预除之后快,曹感于人心不可测,故创‘校事’,隐于军中藏于民间,收罗听闻,查探诸事,专司查纠心怀不满者,乃曹氏鹰犬,然其神秘莫测,坊间不闻,以群公、荀公之高位亦仅窥之一二而已。”
“校事?我记得陈哥之前说过,华佗失踪的时候,曹操就是派出这个什么校事去查的,我以为是捕快,没想到是曹操的间谍。”
“校事与摸金校尉、虎丘中郎将同为曹孟德首创,前魏虽灭,然此三者之事仍扑朔迷离,正史不载,野史混杂,难以勘破全貌,吾陈氏亦多加留意,只知晓曹孟德创此三者,非心血来潮,坊间所传:立校事探听天下专防刺杀,遣摸金挖坟取金以充军资、驻虎丘破山断脉护佑曹氏,某以为此言浅薄,此三者非各司一职,乃相辅相成,有其目的,某私下揣度,怕是与金匣卷轴所载有涉。”
“陈哥,你的意思,曹操为了查卷轴上记录的事情专门建立了三个秘密组织?你的脑洞也够可以的。”
”脑洞?何物?“
“脑洞就是.........嗨,说这个干嘛。陈哥,您还是接着说吧,怪我多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