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 时代局限 (1 / 7)
据不完全统计,阑尾炎每70至80人中就会有一人发生,属于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
因而对于阑尾炎,中国古代不仅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一定的治疗能力。
甚至对慢性的如医治不误,据传常“十可痊十”。
不过,此说法应为夸大之言。
很多得以痊愈的病人有可能并不是真得了阑尾炎,而不过是普通的肚子疼和其他并不严重的肠道疾病而已,否则后世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一定要接受手术了。
对急症和重症,古代也不是完全不能治。
《明史》中就记载了名医周汉卿的一件有名的诊事。义乌陈氏的儿子腹中有塊,扪之如罂。周汉卿说:“此肠痈也!”用大针灼而刺之,入三寸许,脓随针迸出有声,愈。
这个记载应该并非常例,而是属于超高运气和特例,否则也不至于被特别写进官修史书了。
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的很多郎中对阑尾炎并没有认识和治疗手段上的严重匮乏。
实际上由于没有解剖学,古代很多郎中基本不可能知道阑尾及其具体形态,准确定位就更谈不上,对其病理认知更最多只能是一知半解,甚至就是那很稀少的神医敢下针也具有很大的瞎猫碰死耗子成份。
对肠痈中的蚓突发痈治疗,古代中国主要还是靠内服汤剂,并且以治疗慢性为主。
急性和严重的常常只有死亡。
徐克然快速发展的病情很快就惊动了李平,他在略思考了下后觉得此时指望汤剂有点相当于买彩票,做为后世见多了身边亲朋好友做过阑尾炎手术的他更愿意相信手术的力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