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昌劫难 (3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昌劫难 (3 / 6)
        明史紧跟着还有一句:“宗室士民奔窜山谷,多为土寇所害。”更残忍的道出了人民即使侥幸逃走也无法躲避灾祸的窘境。

        从武昌开始,长江往下游的两岸开始进入多山区,而山区在乱世是土匪的天堂,土匪几乎多如牛毛,而且土匪们也大多不会比乱兵们仁慈半分。

        这些情况,李平之前了解的很有限。

        由于左良玉的军队将汉水和长江中的船只几乎劫掠一空,实际上造成了汉水南北两岸和长江东西两岸的基本隔绝,也使得这些消息大多根本无法传到位于汉水北岸的李平耳中。

        而李平到达后又一直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涢水以北和黄陂县城上,也实在是没精力和人力去向南探查无关军情的闲事,当然他也不愿冒险违抗左良玉的军令就仅仅是为了看看汉水之南是什么情况。

        不过,有失必有得。

        如果没有左良玉军队沿汉水烧杀抢掠的恶行刺激,很多汉阳和汉口的百姓也就不会在左军未到前逃到仓皇逃窜到涢水以北的恶劣水泽地域了(大部分武昌和汉阳的官民都逃到了自然条件要好得多的南边),李平恐怕也就得不到足够的船只了,那怕这些船只大部分都是小船。

        而没有足够的船只,对李平未来的行军将绝对是一场灾难。

        而且,由于左良玉在汉水沿线和武昌的疯狂抢掠,很多在汉水上讨生活的纤夫也不得不跑到了涢水和滠水沿线去躲避和找饭吃,这让李平意外的获得了大量纤夫。

        正是这些纤夫最终帮了李平大忙。

        明代汉水上是有大量纤夫的,他们主要做无顺风季节逆江而上的活。

        根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永乐十年修武当山上的主要建筑群时,大量建筑材料就是由长江先运至武昌集结,然后由纤夫挽船逆汉江而上,经襄阳运抵武当山。

        一月的武昌,东北风居多,而且多大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