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〇一章 拉练 (2 / 5)
在这个时代,李平仅有的那三次行军经验都属于基本没什么车辆跟随的行军,而且人少,物资也少,需要运载的物资也都是靠骡马直接驮,所以他并没有对大军的行进建立起足够的概念。
而这次拉练就不一样了。
为模拟日后的撤退需要,除运输连外,保障营也有不少人参与了本次训练。
各类骡车、驴车甚至马车加起来有70多辆,基本上是集中了李平营中所有的畜力,同时还有不少的人力车。所有这些车上更是搭载了大量的盔甲、兵器、生产工具、帐篷等林林总总的一大堆物资。
当然这些车辆并不全是由运输连和保障营来负责的,每个连都配属了三辆轻型骡车或驴车,主要用来装载士兵的盔甲和连队的公用物资。
因为长时间的行军是不可能穿着盔甲行进的,而李平的部队又没有配备用来背战兵盔甲和杂物的辅兵以及杂役。
由于基本没怎么走过正经的官道,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窄小曲折的野路甚至新开辟的无路区通行,如此众多的车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难以克服的问题。
这与轻步兵徒步穿行对道路没有太多要求完全就是两回事。
能走人的地方并不一定能走车。
而拉练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雨更是让大部分车辆行进都陷入到了灾难之中,而拉练前被给予厚望的新型四轮车辆的表现更是让人一言难尽。
本以为新型四轮车可以大幅度提高运载效率,没想到在这次行军中却大多水土不服,尤其是那些加重和加大型。
这些新型车辆,当初基本都是在宽敞的道路上进行的短距离测试,并没有接受过长时间的复杂路况试验,因而忽略了道路和畜力本身的问题。
本次拉练,运输畜力主要是骡子和驴,宝贵的马匹主要被用来骑乘,只有极少数的驽马被用来进行拉车试验比对。
由于骡子和驴的力量大大低于马,因而重型车辆的占比并不高,但即使如此,四轮车辆的表现仍不如两轮车,或者说是不如中国传统式的单匹小(骡)驴车。
中国南方松软和难见平坦的土地以及多林多水的特点让四轮车的通过性大大低于灵活性更强一些的两轮车,而轻型的四轮车在载重量上又并不比两轮车强多少,其存在的意义也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至于中型或由驽马拖拽的重型四轮车,就更别提了,离开官道,基本就是一场灾难。甚至即使在官道上,也全是眼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