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暗度陈仓(7)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暗度陈仓(7) (2 / 3)
        十二月十一日,扬州牧刘率领侥幸跳出泾县包围网的两万余郡兵经怀安返回吴郡,当踏上吴郡的土地时,一股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虽然丢失了大半丹阳郡,但州府军队的主力尚在,州府的治权仍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还存有希望。遭到周瑜算计的朱皓见机不妙立刻率兵走山路退入句容城,并立刻向吴郡求救。宁国城,这个记载着刘生死存亡的地方,夷州军攻克后并未占据,反而毫无怨言的移交给留守此城的许贡。其后,六千余夷州军迅速退回怀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留下董袭迷惑的神情。

        周瑜攻占丹阳城后,再未东进一步,泾县、宛陵也沉寂下去。新的战线意味着新的洗牌,只不过,最大的输家尚无人知晓。由于丹阳郡、庐江郡连成一线,孙策的兵力宽松许多,控制的江面开始出现水军游弋。一边剿匪,一边向过往商船

        费。好在周瑜清楚涸泽而渔的恶果,费用并不高,可承受地底线之上。虽对商贸往来有所影响,却也不至于过大。

        陈武败退后并未返回新都,而是在宁国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监视宁国的一举一动。

        吴县乔府,搬迁事宜大体安排妥当。有高勇、郭嘉的特别关照,驻扎九城的征北军立刻派来一支精干的警备队协助,部分物品分批先期装箱运走,长长的马车队伍引起吴县百姓的羡慕与惊诧。得知此事。原本要狠狠敲一笔竹杠的张允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知躲到何处。反是其子,号称吴郡双杰之一张温常来探访,只是不知道是来看乔父地。还是来看即将远去的大乔的。至于另一杰朱恒却始终未曾露面,比皇上还难见。

        趁着几天难得的宝贵时间,高勇、郭嘉在二乔地陪同下将吴县附近的良辰美景逛了个遍。还在寒冬时节跑到震泽中划船嬉戏,穿行在湖面的薄雾之中。笛声、琴声悠扬缠绵,仿佛天上仙境令人乐不思蜀。

        然而,快乐的时光永远短暂。当接到刘、薰袭联袂邀请郭嘉过府一叙地消息后。高勇轻叹一声:“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总会走。刘主力十去其五。短时间内必须要征北军顶住孙策的攻势,奉孝只管漫天要价。此次机会如此之好,说不得,只能把会稽郡弄到手了!”

        郭嘉很喜欢敲绣杠地感觉,得意道:“主公放心便是,会稽郡乃是囊中之物,倒是董袭机敏,说不定会出些状况。”

        高勇望了望不远处凝视湖面的大乔,微笑道:“董袭知恩图报,又机智果断,可惜一身本领在刘手下发挥不出一半。为了将来,取得会稽郡是底线,吴郡也要保证至少一个海港!”

        郭嘉道:“嘉打算把盐官要来,这样才能与永安连成一线,让钱塘固若金汤。”

        “可以。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掌握好火候,不能谈判破裂。毕竟在几年之内,扬州只能采取守势。”

        郭嘉歪起头道:“是不是主公说的‘三足鼎立,互相牵制’!”说完拿起树枝在地上画出扬州目下地势力划分,“孙策果如主公之言:勇猛、果敢、出手迅捷,兼且智计百出,短短数月已攻占豫章、丹阳、九江大部,实际上掌握了小半个扬州。可怜地刘打来打去,只剩兵危将寡地吴郡和残缺不全的会稽郡,勉强算是三分之一个扬州。考虑到三方兵力对比……孙策仍占据绝对主动,相信不久之后九江也要落入其手,那时面对三线合围,主公可有应对之策?”

        高勇点头道:“只能立足于扬州本地,扩建地方警备队,使之成为可以独当一面地力量。”顿了一下,视线移向遥远的天边,“此番南下的四个师要在春季陆续返回北方,所以,在警备队训练完毕之前,必须采取守势。想必刘也需要时间修养恢复。惟有孙策接下来的举动是个变数,不得不思虑周密。”

        郭嘉双手抱胸思量道:“扩建警备队?若让刘或者孙策的人混进来会很麻烦!而且,这样做会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正是考虑此点,我才迟迟下不了决心。可眼见开春将至,天气转暖后北方将士必然难以适应扬州气候,短期内或可应付,长期的话就困难了。”高勇犹豫道。

        郭嘉沉默片刻,抬起头问道:“主公打算扩至多少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