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风涌扬州(6) (1 / 7)
i既要视察沿途村镇的情况,又要处理府、院送来的大堆事情。秋收已经进行了一半,路上随处可见垛起来的麦秆和其他农作物的根茎。要是换作往年,这些东西多半会一把火烧掉,好在高勇到来后鼓励深耕翻埋,将这些秆、根、茎通过翻耕土地再次埋入地下,作为来年的肥料。以此保证土地肥力,保护土壤结构,使其年年高产,为农户创造丰厚的收益。
村庄多按一百户的标准建造,占地方圆数十里,外有树林围绕,内有溪水径流,田间种植着高大的树木作为分界依据,每方围起来的田地都是百亩,一部分栽种果树,一部分栽种蔬菜,剩下的大部分全用来种植谷物。方眼所见一片金黄,五谷丰登也不过如此啊。按照这样的标准肯定达到了后时代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地球的目标。
不过,即使是发展的最早的玄、辽东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便是河流问题。南下行程数百里,经过的河流数十条,较大的有流经玄、辽东的大辽河、小辽河,途经襄平、新昌的大央河、小清河等。这些河道流经地域广,水流湍急,但河岸堤坝却很是简陋,几乎全部是几年前所建。而最近几年风调雨顺,以往严重的水患问题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居安思危方能长久不衰!奉孝,荀公又没有提到幽冀二州的河道整修问题?沿途所见河堤低矮简易,一旦遭遇暴雨侵袭,只怕这河道两边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土地庄稼都将化为乌有。”高勇一边对照地图察看各条河流,一边突然问起郭嘉。
郭嘉何等聪明,况且又早习惯了高勇这种频繁的跳跃思维,略一回想后说道:“此事荀大哥确曾提起。这幽、冀二州的河道虽经修葺,然并未治理根本。寻常水情皆能应付,但若遇到主公所说的大雨、暴雨,决堤的可能性非常高。怎奈最近连年征战。钱粮消耗巨大,政务院也苦于无钱治理。本来荀大哥打算趁今年秋收之后彻底的整治一番,可谁成想并州、三江郡战事一起,之前准备好的钱粮都花的一干二净了。”说到这郭嘉想起了荀彧地表情竟笑了起来。
听到这,高勇亦感同身受,“荀兄说的不假,这连年征战,再多的钱粮也架不住挥霍。”
郭嘉很是赞同。“荀大哥说截至八月,幽冀二州的税入大约为五万七千万钱,官营收入约为八万九千万钱。单看这数量便能达到大汉一半的税赋收入,怎奈花费更是惊人。学舍、师资、官吏俸禄、道路修建、城池改扩建等等加起来差不多要耗去六成。主公又说要继续扩军增强实力,又要提前占去两成;河东、并州之战打掉了一万三千万钱;还有三江郡的善后又要不少钱。唉,套用主公的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高勇感叹道:“确实苦了荀兄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政务最是繁琐。偏我这人又不喜加税、不愿做那杀鸡取卵之事。看来也只能继续辛苦荀公了。”
郭嘉抿一口水笑道:“荀大哥之所谓拼命工作,除了与主公相知相熟外,更是因为主公心念天下、宽以待人、薄赋轻税,令士农工商和谐共处同步发展。比其他人强出许多。”
高勇躺靠在椅背上自嘲道:“我可没有荀兄说的那般好,一切都是诸位齐心协力地结果。”
“主公谦虚!单看每日进入二州的几万人便能清楚,虽然报上来的数字说幽冀二州有人口九千六百多万。但文长兄私下里说实际的数字可能已经接近一千万了。保守估计。年底时达到一千万绝对没有问题。”
高勇想起陈群拿着户籍薄时兴奋地模样,哈哈笑道:“人口越多越好!来者不拒。既来之,则安之!”
这时,马车逐渐减慢了速度,郭嘉挑开窗帘向外张望,东方一抹淡淡的红霞挂在天空,羞涩而腼腆。守卫兵士看到近卫拿出的通行关文后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人手前面带路。此后虽有多处哨卡,却很是畅通无阻。高勇知道这是特权的最直接体现,不过,就目前来说,还是给自己留写特权来地好。
旅顺军港的外围静悄悄,可里面却热火朝天。码头上停靠着三百余艘大小不等的战舰,官兵们往来穿梭,完成最后的清理、检查工作。数千人地忙碌景象,即使是守卫港口的兵士也是前所未见。至于说三个舰队同时启程远航,更是海军组建以来最大的行动。这也让他们更加警惕,小心守卫这座最神圣地海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