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效法强秦(上)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效法强秦(上) (2 / 4)
        沮授、高顺齐道:“主公请讲!”

        高勇扫视一周说道:“荀郡丞、赵郡丞为主,裴石、王信为辅,集中人力利用百姓窝冬在家的机会对三郡人口进行彻底普查,方便今后制定政策,包括世族、富户的家仆在内全部理清。我需要一份最完整准确的资料。与此同时,王信要针对三郡官吏进行背景、政绩、品德等方面的调查,摸清官吏情况,与人口数据一同上报。”三人同时应诺。

        高勇继续道:“高都尉、魏校尉为主,孙泰、陈晋、秦风、毋安、杨凌、马成为辅,利用这段周围环境相对安宁的时期加快郡兵的整顿,加强训练。最好通过剿灭路匪山贼等行动发掘一批中下级军官,继续剔除兵痞、怯战之人,再将作战勇敢机智的士兵组成精锐部队作为三郡军备的中坚力量,其余的作为二级梯队负责日常的治安和城防。”众武将起身行礼,同声应诺。

        最后,高勇望向沮授道:“沮公担子最重,要坐镇玄菟居中联络调度指挥。对于阻挠、反对人口普查的人要先礼后兵,大不了杀一儆百!而由郡兵中剔除的兵痞、怯战之徒要移送官府,凡违反大汉律法的皆依法治罪绝不宽恕。”说到这,高勇起身走到门口,对着窗外皑皑白雪感慨道:“到了明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自十一月六日起,郡府先后发出数道命令,包括人口普查的相关事宜,郡兵作战的奖惩制度,新征郡兵的条件等等。三郡百姓在这种莫名其妙的郡府公告中进入光和五年的最后一个月。

        顶着北风、踏着及膝积雪,荀彧用了四十多天几乎走遍了玄菟、辽西二郡,相当精准的掌握了二郡的人口分布、年龄组成,同时右北平赵胜也完成了普查,人口数据送至荀彧处。

        高顺组织三郡郡兵进行第一轮筛选,挑出合格者四千余人。随后借助十余次剿匪行动将合格者中那些兵痞、怯战、临阵脱逃、抗令不遵、欺压百姓和与敌相通者统统剔除移送郡府,无论他们是什么人的亲属、有什么背景。

        有了这许多人倾心相助,高勇感谢上天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未来的设计之中。

        对于看过许多史书了解各种政治制度优劣的高勇,深知社会生产关系要和生产力相适应的基本原则。超前的社会生产关系不但不能让社会进步,反而会导致生产力的倒退。东汉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由于儒家重农抑商的思想,商业发展极其缓慢。然而,历史证明,工商业的大发展是促进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高勇决定做一次豪赌:打破社会陈规,集中力量先行发展工商业!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高勇曾认为美国式的三权分立、两院制是相当优秀的国家体制,当然也有其弊端。因为联邦制度虽然照顾到了各州的情况,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及自我修正能力,但在古代通讯极不发达的时代,联邦制有可能成为国家分裂战乱的根源,特别是有着极强地域色彩的中国。

        至于君主立宪制,高勇则很难决断,毕竟东汉皇权思想经过数百年发展仍处在上升期,如果实行了君主立宪制,搞不好碰上一个厉害的皇帝三下两下把军权收回……到时候又回到封建统治的老路……看看现在的小日本,不就有些人在嚷嚷要求小日本的那个所谓的天皇重新执掌国政吗!

        至于其它的共和、联盟等等都各有优缺点。

        综合考虑各种情况,高勇最后决定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一套具有集权特征又能兼顾地域自治且拥有足够的自我矫正、修复、改进的社会制度。初步构想是:中央政府采用集权式的行政系统,辅以国会或议院制衡,立法、执法各自独立,军事系统归国家元首指挥,但是重大军事行动要经过国会或议院审批通过方准执行,且每年的军费预算、征兵、换防、军官晋升任免亦要报国会或议院审批。

        州府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负责巡查、督促、监督等职责,作为中央的代表常驻地方。自郡以下主要官员均由选举产生,但要经过背景审核上报州府备案获得许可后方可参选。郡以下享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法律自治权,但一切都要上报州府获得许可后才准执行。当然,这还仅是设想,具体还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改进完善。

        光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高勇修得正果,一整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发展规划设计成型,共为六个部分:1.土地改革;2.初级工业;3.实行临时管制,试行新政;4.发展商业,逐步建立完善的商业网络;5.推行新军制,建立新军。6.推行普及教育政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