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伤城
  记忆就像是斑驳了的灰瓦,那些被时代的洪流冲刷过的痕迹,只会让记忆越发清晰而已。

  自从知道了他们的故事,我最近总是会有意无意间的回想起在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恍惚间,我回到了1944年,那应该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回到我外祖父在上海的房间,那是在四川路的桥边,上海邮局的对面,当家人们都在卧室里睡的正香的时候,外祖父一个人在书房里写信的场景。这几天,我已经习惯了梦到这样的场景,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头顶上吊扇的缓慢旋转声,我可以看到花瓶里的橘色向日葵,在夜色里缓慢的下垂的身影。书架一排排,摆满了中英文书名。遮阴的灯让半个房间笼罩在阴影中,忽明忽暗,但黑色书桌上白色的信纸,却在此时显得格外的刺眼。

  珍和我外祖父的老房子只有一墙之隔,珍曾称在四川路桥下的日子,是一生最后的“绿洲”。事实上,他们的房子现在还在原来的地方,我也亲自去看过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的房子并不是豪宅,按照现在的标准,其实很简陋。但我相信,在那个年代,他们一定花了很多的时间,把它变成家和避风港,在上海被日本占领的时候,继续生活下去。

  在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上海应该就没有多少人能像以前一样生活了。在这个拥有一千万人口的城市里,也许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家庭维持着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维持着原来的家园。日本虽然没有规定人民应该怎样生活,但实际上,从1940年开始,日本军队进驻上海时,失业问题就越发明显。但是,战局的震动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迫使许多以前富有的人变得贫穷。当他们成为受害者时,他们被迫支付了大量的金钱才能勉强维持现有的生活。那些生活不下去的人们,陆陆续续的开始从上海迁走,许多企业家和他们的家人也一起西迁。

  但是珍和我的外祖父依然生活在他们原来的地方。因为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稳住上海的局面,对一些上海的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也还算友好。

  我之所以经常会梦1944年的6月,不仅是因为我作为他们故事的者,怀着怀旧的心情回忆着他们以前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对他们来说,最后正常生活在“绿洲”的时光了。

  盛夏的夜晚,总是那么难熬,炎热也像沉重的负担,压在这座城市之上。没有一丝风从开着的窗户吹进来。我可以感受他们当时俯身在桌上看报纸的样子,在读着报纸上那些好像蓄谋已久的,美化当时上海的文章,当然,其中应该也混在了些许激烈的谴责。

  日本在当时的宣传工作,目的应该是营造一种适当的舒缓的气氛,以掩盖他们在太平洋战场的不利事实。这些文章,应该都是经过事先的编排的,好暗示接下来上海可能发生的大事。也许,战争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陌生,在大难临头以前,根本也无法预感到,即将发生的灾难,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但和往常一样,他们在不安和惶恐中,度过了这个夜晚。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