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郑州城南村庄印象(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忆中的郑州城南村庄印象(二)
        记忆中的郑州城南村庄印象(二)

        耿河

        耿河给我最早的印象是城市西南郊区的边缘。**测绘学院和粮食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守着这个边缘。从北往南去就是乡间公路。耿河以前有个嵩山电影院,后来做了郑州电视台演播厅和影视培训学校。嵩山电影院修建之前,曾是村民养猪场。耿河南北路西边,有一长溜瓦房的供销社,门前很热闹,从南边85路公共汽车就停在哪里。耿河曾经有个大型超市,还连锁,才开业还配车给顾客逛连锁。耿河西边有金水河,河边曾经只做平整,露着黄土,河边是高大白杨树。金水河西边也有村庄,也叫耿河。后来我才知道分属两个行政区,西耿河划归中原区。其实东耿河和路砦,还有曹砦是一个行政村。

        孙八寨

        孙八寨看上去很小,其实很大,是一个行政村,有孙八寨、张魏寨,常老鸦寨、老代庄几个自然村。郑平路经过常老鸭寨,过去路西是排洪沟,沟旁种着高大的白杨树。除了张魏寨,其余几个都是高校所在地,比如航空学院,航海学院,卫校、黄科大,为国家培养不少人才。这些村的特点就是企事业单位密集。房屋租赁业兴旺。尤其是孙八寨,村街店铺林立,人潮涌动,十分热闹。孙八寨曾经有漓江饭店,很有档次,现在已经改造成沃尔玛。孙八寨东边的大学路,曾是郑平公路,和金海大道相连接,所以曾经有个村办旅馆叫金海饭店。张魏寨曾经还有个农贸市场,叫做金海农贸市场,后来搬迁到了郑飞公司的北边。再后来又往南搬迁了,好像是三官庙附近。

        王胡寨

        王胡寨是个小村庄,我有一个远亲戚在那个村庄,只有我奶奶和他家走动。王胡寨的郑平路西边有个汽车大队,里面停着很多大型客车。我翻过《齐礼阎乡乡志》,王胡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蔬菜和粮食种的很好,还吸引着许多国家的客人前来参观。其中还包括一个国家的总统。王胡寨西边曾经有个运土火车的小铁路。专门拉黏土到中原窑厂。铁路修的高高的,下面有个穿洞。小时候,我曾跑到那里扒火车。火车跑的很慢,可是我和小伙伴感到很刺激。

        西三庄

        这是黄岗寺人对村西边附近三个小村庄的称呼。分别是黄水河、密垌、水泉沟。这三个村庄比较小。黄水河有个公安干校,还有个救助站。水泉沟有个私人博物馆,里面都是史前文物。门口倒是高科技,有三个高大的变形金刚。密垌有个白爷庙,孙百元成了孙大圣。密垌从前种了很多树,密垌也许是依据沟壑纵横,树林密集的含义。

        王庄

        我小时候,王庄是个偏僻的地方,从黄岗寺走到王庄要翻几道沟。王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有几棵高大的古树。日本兵火烧黄岗寺。王庄村也受到影响,有两棵树毁于战火。王庄村盛产香椿树。我哥哥的朋友家种植香椿,相当有名。我嫂子一家经常在采摘季节去采摘香椿。

        高寨

        给我印象深的不是这个村庄,而是这个村庄的经济业态。高寨有汽车南站,万客来小商品城,中陆广场,还有个蔬菜粮油批发市场。高寨村民生活富裕,每个人都能在村里找到合适的工作。高寨过去有个小庙,城中村改造后,重新修建了一个,名字不祥,成了高村村民寄托乡愁的地方。现在高寨迎来各种商机,持续向前高度发展。

        佛岗

        佛岗有个学校是郑州十三中,很有名。这附近只有郑州十三中是高中,上世纪60、70很有名。黄岗寺很多人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其中包括我的父亲。后来村里又有黄河科技学院,更是有名。佛岗有个豫剧名家名叫王喜玲,曾经是郑州市人大代表,还是全国戏协委员。佛岗还有个革命战斗英雄叫做李旺泉,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

        贾寨

        贾寨是磨粉之乡和武术之乡。贾寨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我所在的黄岗寺学校,有几个来自贾寨。我也有很多同学是贾寨的。走进贾寨,村街和乡间路边,到处都能看到晾着的粉条。我去拜访语文老师贾士成,他曾让我翻一本书,是贾寨村人编写的武术教材。当时没在意,后来在报纸上看各种文献,才知道了贾寨的武术历史。贾老师是我最难忘的老师,经常给我辅导作文。我的作文能上书刊杂志,是贾老师认真辅导。贾寨的司大勇老师师德高尚,他家常是同学们聚会的地方。贾寨的传奇英雄很多,如贾淑望,帮助黄天霸北关玄武庙破获匪盗一案。如贾朝奎参加义和团扶清灭洋。家常增参加武昌起义,投身辛亥革命。贾芳德吓走俄国大力士麦加罗夫。贾寨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贾石柱的革命战斗英雄,担任机枪手,多次立功,在广西扬江战役中壮烈牺牲。贾寨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优秀干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