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粉之村出贾寨,武术之村源少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磨粉之村出贾寨,武术之村源少林
        磨粉之村出贾寨,武术之村源少林

        郑州市二七区东南部,有一个历史名村贾寨(贾砦)。

        贾寨先民来自**县,几经辗转,迁居郑州城南,此地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倾斜。垦荒耕种,繁衍生息,日久天长,形成一个以贾姓为主的村庄。由于曾经村里有寨,名曰贾寨。

        早在大明,贾寨村落形成,村民以种粮为主。相关副业也开始发展。大明万历年间,村民贾新秋从事磨粉,制成粉条,粉皮,凉皮。明末清初,村民贾秉强是个粉条高手。据说他做的粉条耐煮,味鲜,人们争相购买,供不应求。到了大清嘉庆年间,他的四世孙贾淑闻,从禹州把磨粉掺入红薯的技术传来,工艺技术更进一步。到了清末民初,形成规模,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全村八分之八十的人都磨粉制作粉条。贾寨人不但自己生产,还带动周围村庄的人生产粉皮粉条。贾寨粉条成为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远及**地区。

        贾寨虽然是农业发展为主,还是具有武术传统的村庄。贾寨习武之风可以追溯到大明。村民贾槐,贾半车皆系武林高手。武艺高强,可以说是“名震江湖”。大清乾隆年间,贾淑望从少林寺学艺归来。贾淑望自愿教村民练武,不但强身健体,而且护院保寨。习武之风在贾寨特别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贾寨人为了抵抗洋人入侵,设立拳场,开办武馆,为国家培养武术人才,投身武术救国运动。郑州有句乡间口头禅:“喝喝贾寨水,都会伸伸腿。”新中国成立后,贾寨武术人员更是人才辈出。在各种国际赛事上,获得了很多奖项。

        贾寨的武术名人很多,如贾淑望,贾芳德,李国华和贾召宜。贾淑望学艺少林寺,会少林寺各种拳法,成为一代宗师。贾芳德,郑州版的“霍元甲”,民国19年,在开封举办的全省武术比赛获得“武士”名次。贾芳德民国21年创办郑县国术馆,普及和弘扬少林武术。在豫丰纱厂,贾寨,白庙等地创办分社,并开设国术训练班,分批为国家培养武术人才。民国23年,俄国**麦加罗夫在郑州光陆电影院设擂比武,听说贾芳德赴擂,不敢应战,抱头鼠窜。李国华和贾召宜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术人才,李国华参加全国各种赛事,不断获奖。贾召宜不但武艺高强,还写了很多“武功秘籍”。笔者初中语文老师贾士成,也是贾寨人,喜爱写作,发表诸多文章,多次提及二人。

        贾寨有个贾朝奎,清末民初人。贾朝奎在开封当过兵,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贾朝奎加入义和团并充当军官。贾朝奎娶妻周玉花。周玉花曾为满清慈禧太后的贴身女侍卫。贾家周家世交。周玉花嫁给贾朝奎后,就在贾寨村生活。周玉花不但文化素养高,而且武艺高强,婚后夫唱妇随,协同丈夫远赴长葛土桥寨抗击土匪。贾朝奎病死异乡后,周玉花回到贾寨村,耕田织布,习武练功。日本兵兵临贾寨,老百姓纷纷逃灾避难,她却抄起兵器,要和鬼子兵拼命。周玉花60岁,还在习武练功,夜间纳凉,听到外面风吹草动,立刻翻身下炕,追赶黄鼠狼。翻墙滚脊,轻似狸猫,捷若猿猴,可见武功高深。

        贾寨村所建庙宇较多,除了火神庙、土地庙外,还有关帝庙、奶奶庙(观音堂)等,并在清代建有“李氏节孝坊”等。贾寨城中村改造后,建成高档住宅小区,历史优良传统薪火相传迎接未来。

        赵匡胤造访郑州计划修建京城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定都汴京。赵匡胤做到皇帝以后,洋洋得意。他身居皇宫,享乐腐化,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丞相赵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十分担忧皇上,私下提醒:这样下去,当心步前朝皇帝覆辙。赵匡胤不糊涂,听完军师的话,吓了一大跳,如梦方醒,虎狼之塌,岂容他人酣睡?当下两人讨论对策,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起了杯酒释兵权的计策来,大臣们果然服服帖帖。杯酒释兵权其实很不厚道,是个下三滥的流氓无懒行为,用到朝堂就成了绝妙的策略。

        赵匡胤做了亏心事,毕竟自己的皇位是从人家老柴手里抢过来的。他总觉得柴荣以前的部将对他不服气,他甚至做梦,都会梦到往日的铁哥们柴荣要掐死自己。这个不中,我还是换个地方吧。赵匡胤打算迁都。大臣们一听说迁都,都表示大声赞成,大家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他还另怀鬼胎,要公报私仇,以血前耻。

        赵匡胤每当皇帝以前,是个江湖“小流氓”。奉行的是“人在江湖混,天天当恶棍”。有一天,他听有人说,卢太公有个女儿芦花,美若天仙,天资聪明,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赵匡胤初见卢小姐,是在汴梁大街。卢小姐进庙烧香,这是回来的街上。赵匡胤正和泼皮打闹。卢小姐受惊动了。打开轿帘子,一张满月似的笑脸露出窗外,秋波似水,明眸善睐。赵匡胤回身观看,惊得是魂不守舍,做梦呓语。

        常言说:“人在江湖奔,天天装孬孙”。赵匡胤四下打听卢太公,听说是在管城芦村河居住。也不经过三礼六聘,直接前往芦村河求亲。老卢早听说过赵弘毅儿子不怎么的,想让我虎女嫁犬子,简直是净做白日梦。可他也不好意思拒绝。卢太公想了个委婉的办法,他和赵匡胤比赛下棋。三场下来赵匡胤输得一败涂地。常言说:“人在江湖跑,天天装傻屌”,赵匡胤不知道人家故意让他,还想比试武艺。卢太公根本不屑出手,让孩子们出来陪着玩玩。几个孩子看到赵匡胤带着彩礼,要强娶妹妹,一个个气得摩拳擦掌,争着要和赵匡胤一较高低。虽然赵匡胤人多胆大,但是三场下来,三次被卢公子轻易打败。赵匡胤走的时候,气急败坏,扬言来年称帝,必然血洗芦村河。

        如今,赵匡胤志得意满,他对群臣说:“汴京乃四冲要地,无险可守,朕想在管城县建立一个京城。北起官道大路,南至芦村河,东临侯岗,西至须水。各位爱卿,意下如何?”朝堂上,大伙一听,心知肚明,谁不知道他要报当年郑州受辱的怨仇。赵匡胤做了皇上,也顾及到面子问题,背着军师赵普,亲自率领御林军3000人,兵临芦村河。一干人等,见到高门深宅,花墙四围。大门巍峨,灯笼高挂,一声令下,把人家门楼上匾额给拆掉了。进到里面,见到卢太公,气不大移出来。这时卢小姐已经嫁人。卢公子闻讯外逃。赵匡胤立刻派兵沿金水河追上至后河芦地带。金水河畔芦花丛中,玉皇大帝显圣救了卢公子一家性命。赵匡胤不敢有违天命,不再血洗芦村河。

        军师赵普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个事情。老赵一是和卢太公交情不错,二是他也知道皇上这个人过去的那点糗事。他私下找到了皇上,以长者的身份,主动和他谈心。老赵扯气闲话:“我听说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去偷穷人。””赵匡胤一听,乐得哈哈大笑。赵普接着说:“郑州西郊,沟壑纵横,地瘠民贫,四面高,中间低,无险可守,且距黄河不远,敌兵进犯,决黄河水,成大泽国……今天下初定,百姓渴望生息,万岁不按天时,不择地利,不顺民心,大兴土木,国将危矣。”听完这些话,赵匡胤醍醐灌顶,放弃了在郑州修京城的计划。虽说如此,但是河名“京水河”却被命名下来,这是皇上说的话,金口玉言。

        赵匡胤虽然放弃郑州西郊修皇城,还因为郑州地斜,民风彪悍,习武成风。常言说:“人在江湖闯,天天结私党。”他还真害怕这些绿林强人对自己不利。他想让卢太公当官,为的是加以监视。可是卢太公不畏权贵,坚决隐居后河芦,还起誓不起刀兵,永不谋反。

        赵匡胤对卢太公还是不放心。听说卢太公和几个有名的乡绅在管城县西郊修建了个寺庙。董家兄弟董龙和董虎也参与其中。常言说:“人在江湖骗,天天当混蛋”。赵匡胤想起当年,他和柴荣、郑恩漂泊郑州,在京水河西流湖一带歇脚,吃饭不给人家钱。他们不但打伤掌柜伙计,还羞辱前来助战的女将。女将是董龙董虎的妹妹董凤,武艺高强,尚未许配人家。郑子明打不过人家,就脱衣服,那两人跟着学。美女遇到野兽,羞愤难当。生性刚烈的她,投身京水河而亡。这里的人们记住了这个烈性女子,还为她修建了一个千金奶奶庙。

        赵匡胤心想,这新修的庙宇,会不会是一个招兵买马得聚集场所?立刻派人暗查,还没没有查出什么端倪。赵匡胤心想,这庙里面一定会有邪祟出现,无论如何要把它扼杀在摇篮中。赵普高明建议在寺庙里塑造一尊大佛,天下一定太平。赵匡胤采取了赵普的意见,吩咐曾经得罪过的几个仇家做好这件事情,不然按欺君之罪论处。卢太公和其他乡绅不惜钱财,集资铸造大佛。如今郑州的西流湖大佛寺内,仍有这么重的大佛,始终镇着“邪祟”。千百年来,大佛寺一直香火鼎盛,前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大佛几经沧桑,遭尽劫难,保存至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