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四六章 皇后没救了 (7 / 13)
两个女官真就没尝过,甫一入口,便赞不绝口:“李候郎真是好妙思,竟能制出如此可口之物?”
李承志嘴上谦虚,心想要多可口也不见得,无非就是图了个稀罕。吃多了照样会腻。
也是见了鬼。他之前想着一斤能卖一钱都是海赚,没想甫一出世,就被一群达官贵人给哄抬了五番:一斤五钱,价比肉食,还真就是“豆腐卖成了肉价钱”?
这还是他怕皇帝眼红,极力压价的前提下。
究其原因,无非便是“物以稀为贵”!
李承志以前也确实以为豆腐早就该有了。心想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就种大豆,后世所传“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应该是无误的!
但来了之后才知道,还真就没有。
翻遍《淮南子》等典籍,就根本不见有关豆腐的任何记载。
到了洛阳,他特地到农部问过。还跑到秘书省(国家图书馆)翻过各种各样的本草典籍。甚至把有关记载人参和辩证之法的最早记载都找到了,但就是没找到和豆腐相关或相似的只言片语。
至此,李承志才确定,南北朝真就没这东西……
李承志不是历史专业出身,自然不知道,有关豆腐的最早记载,出自五代陶谷所着《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
最早的制法出自北宋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生大豆……又可皑为腐,食之。”
最早提及是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记载,则出自南宋朱熹的《素食诗》及注释: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己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注曰: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至于传自哪里,朱熹没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