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 (1 / 12)
赫尔曼每次装做出门去推销书籍,都在布朗克斯的玛莎那儿过夜。他在玛莎的公寓里有一间房间。玛莎在犹太人居住区和**里生活过好几年,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她在特赖蒙特大道上一家自助餐厅里当出纳员。
玛莎的父亲迈耶。布洛克是一位名叫里布。门德尔。布洛克的有钱人的儿子,门德尔在华沙拥有资产,而且曾经有幸坐在亚历山大拉比的餐桌旁。迈耶说德语,是一位相当有名望的希伯来语作家,又是一位文艺倡导者。他在**占领波兰前就离开了华沙,后来,因为营养不良和患痢疾死在哈萨克斯坦。在信仰东正教的母亲的坚持下,玛莎进了贝思一雅科夫学校读书,后来在华沙一所希伯来一波兰语中学上高中。大战期间,她母亲希弗拉。普厄被送往一个犹太人居住区,而她却被送往另一个居住区。直到一九四五年解放后,她俩才在卢布林相见。
尽管赫尔曼自己设法逃过了**造成的大灾难,他还是始终想象不出这两位妇女是怎么死里逃生的。他在一个草料棚里差不多躲了三年。这是他一生中永远无法弥补的一个空档。**分子入侵波兰的那年夏天,他正在齐甫凯夫探望双亲;他妻子塔玛拉带着两个孩子到她在纳伦采夫的家去了。纳伦采夫是个温泉疗养地,她父亲在那儿有一幢别墅。起先赫尔曼躲在齐甫凯夫,后来躲在雅德维珈的家乡利普斯克,这才逃过了犹太人居住区和**的苦役。他听到过**的吼叫声和枪声,但是没看见过他们的脸。他不见天日地生活了几个星期。他的眼睛渐渐地适应黑暗了,他的双手和双脚由于不动变得不灵活。他被虫子、田鼠和耗子咬过。他发过高烧,雅德维珈用她从地里采来的草药和从母亲那J[偷来的伏特加给他治病。他经常在心里把自己比作《犹太教法典》中的圣徒乔尼。哈马格尔,据说他睡了七十年,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世界变得这么陌生,于是他祈求死去。
赫尔曼在德国遇见了玛莎和希弗拉。普厄。玛莎和里昂。托特希纳博士结了婚;托特希纳是一位科学家,据说他发明过、也许是协助发明过某种新的维他命。但是在德国,他把整个白天和一半晚上都用来和一帮走私分子玩牌。他说一口流利漂亮的波兰语,还随口说出一些他自称有联系的大学和教授的名字。他在经济上靠犹太同乡会给他的钱和玛莎缝缝补补、改做衣服得来的微薄收入过日子。
玛莎、希弗拉。普厄和里昂。托特希纳比赫尔曼先到美国。赫尔曼到纽约后,又遇到了玛莎。开始他在一所犹太法典学院里当老师;后来又到一家小印刷厂去当校对,在那儿他遇见了兰用待拉比。那时玛莎已经和她的丈夫分手,他原来从来没有过什么发明,也没有资格拥有博士头衔。眼下他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有钱女人的情夫,她是一个**主的未亡人。赫尔曼和玛莎还在德国时就相爱上了。玛莎发誓说,一个吉普赛算命的曾经预言她将遇见赫尔曼。这个算命的把赫尔曼给她描述了一番,连最小的细节都说到了,他还警告她说,她和赫尔曼的爱情将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和烦恼。正讲到玛莎未来的当儿,那个吉普赛人突然神志恍馆,然后昏了过去。
赫尔曼和他的第一个妻子塔玛拉都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塔玛拉的父亲里布。谢克纳。卢里亚是个木材商,同时和他姐夫合伙做玻璃生意。他有两个女儿——塔玛拉和谢娃。谢娃已经死在**里了。
赫尔曼是独子。他父亲里布。谢缨尔。莱布。布罗德,胡沙廷拉比的信徒,是个有钱人,他在齐甫凯夫拥有好几处住房。他请了一位拉比按犹太人的习俗教他的儿子,又请了一位波兰人家庭教师教他学习各种非宗教学科。里布。谢缨尔。莱布希望儿子成为一个现代拉比。赫尔曼的母亲,。曾在伦贝格的一所德国高等学校学习过,她希望儿子当一名医生。十九岁上,赫尔曼来到华沙;他通过入学考试,进入一所大学的哲学系。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表现出对哲学的偏爱。他已经过齐甫凯夫图书馆里所有的哲学著作。在华沙,他违背双亲的意愿,和塔玛拉结了婚;那时她在弗什赫尼查大学读生物,是个左翼运动的积极分子。差不多从一结婚开始,他俩的关系就不太融洽。赫尔曼是叔本华哲学的信徒,过去曾下定决心永不结婚,永不生育。他把自己的决心告诉了塔玛拉,但是她已怀孕,而且拒不堕胎;在她家庭的支持下,她迫使赫尔曼结了婚。他们有了个男孩。有一段时间,她是一个狂热的**者,甚至计划带着孩子移居苏俄。后来,她放弃了**,成了犹太**工党党员。塔玛拉和赫尔曼的父母都不再继续资助这对年轻夫妇,他们靠当家庭教师来维持生活。结婚三年后,塔玛拉生了个女儿,根据奥托。魏宁格尔的说法(那时赫尔曼认为他是最言之成理的哲学家),是个“没有逻辑性、没有记忆力和德性的生物,只是一个**容器”。
在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几年内,赫尔曼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为自己对家庭的行为表示悔恨,但是他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人类,是一个生活在自杀前的忧郁中的享乐主义的**者。各种宗教都是谎言。哲学从一开始就彻底破产了。有关进步的种种不兑现的诺言不过是吐在世世代代殉道者脸上的唾沫。如果时间只是一种感觉的形式,或是一种理性的范畴,那么,过去就如同现在和将来一样,该隐继续在杀害亚伯。尼布甲尼撒仍在杀害西底家的众子,剜掉西底家的眼睛。基什尼奥夫大屠杀永远不会停止。犹太人永远要在奥斯威辛被烧死。那些没有勇气结束生命的人只有一条出路:麻痹理智,抑制记忆,消灭希望的最后痕迹。
赫尔曼离开拉比的办公室,乘地铁去布朗克斯。夏日炎炎,人们挤来挤去,匆忙地走着。在开往布朗克斯的快车上,座位上都坐满了人。赫尔曼紧紧抓住一根皮带。在他的脑袋上方,一只风扇呼呼地响着,但是扇出来的风并不凉快。他没买下午版的报纸,于是他看起广告来——袜子、巧克力、罐头汤以及“庄严的”葬礼。火车驶进一条很窄的隧道。车厢内明亮的灯光也无法驱走那一片岩石似的黑暗。每到一站,一群群新的乘客涌入车厢。空气中混合着香水和汗臭的气味。妇女们脸上抹的化妆品融化了;她们的睫毛油都粘在一起,结成硬块了。
车厢里的人渐渐稀少起来;现在火车行驶在地面上空的高架铁道上。从工厂的窗外望进去,赫尔曼看见白人和黑人妇女们在机器周围起劲地转来转去。在一间有很低的金属天花板的大厅里,**着的年轻人正在玩落袋弹子戏。在一个平台上,一个穿游泳衣的姑娘躺在折叠帆布床上,在夕阳下晒日光浴。一只鸟儿掠过蔚蓝色的天空。尽管各种建筑物并不古老,但是整个城市笼罩着一种年久衰败的气氛。一层金色和火红色的尘雾飘浮在一切东西上面,好像是地球进入了香星尾。
列车停了,赫尔曼一下窜出车门。他奔下铁扶梯,向前走进一个公园。公园里草木丛生,就好像长在一片田野的中央似的;鸟儿在树枝间跳跃、啼鸣。到傍晚,公园的长凳上就会坐满人,但现在长凳上只坐着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有一个老头正透过一副蓝色的眼镜和一个放大镜在看一张意第绪语报。另一个老头把裤腿卷到膝盖上,正在暖和他那患风湿病的腿。一个老妇人在用粗劣的灰毛线编织茄克衫。
赫尔曼向左拐到玛莎和希弗拉。普厄住的那条街上。那里只有几所房子,被长满了杂草的空地隔开着。有一个旧仓库,窗户已用砖砌死,大门总是关着。在一间倾妃的房子里,有一个木匠正在做他出售的“半成品”家具。有一间空房子上悬挂着一块“待售”的招牌,房子的窗户已被砸掉。赫尔曼觉得,这条街似乎也下不了决心,究竟是成为这一带的一部分呢,还是干脆认命,听凭消失。
希弗拉。普厄和玛莎住在一幢房子的三楼,这幢楼的底层空着,门廊坏了,窗户全都钉着木板和白铁皮。门口的台阶踩上去摇摇晃晃。
走了两截楼梯后,赫尔曼停住了脚——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他需要时间完成他的幻想。如果地球在布朗克斯和布鲁克林中间裂成两爿,会发生什么事呢?他将不得不留在这儿。雅德维珈住的那半爿球会被另一颗星球带进一个不同的星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尼采关于永恒复归的理论是真实的,也许这种情况早在十万亿年前就已发生过。斯宾诺莎在哪里写过,上帝做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