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皇家科学院 (1 / 2)
离崇祯去京营的日子过去了半月,卢象升把新兵训练方案,训练事宜也想崇祯汇报过了,李邦华也进宫将京营将崇祯走后对京营的整顿结果向崇祯做了汇报。
李邦华对各营士兵都亲自加以考试,不是年轻力强的一概不录用,京营中很少有随便充数的士兵了。三营中选一万名先锋,七千名壮丁,他们的军饷比别的士兵多一倍,但是也一样是些虚弱不堪的士兵。每个把总手下五百士兵,每个月自行从中挑选五个人,年龄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下,力气必须在二百五十斤以上,本领必须是兼能弓箭火炮,每个月选送一回,添补先锋、壮丁的缺额,三大营下边领了六名副将,往下又分为三十六营,军官按三百六十七人计算,他们所用的掾史都是些老奸巨猾的人,锦衣卫配合李邦华审查后把十多个人予以治罪,而现在京营中士兵的人数要比崇祯预估的要多,将近有六万人的士兵。
而崇祯此时在乾清宫等着徐光启过来,并派人去请赵士桢进宫面圣,这两位明朝的科学大牛,崇祯可是不敢怠慢,很是看重,一个是全才,一个是火器专家。
而这位徐光启大牛在科研上的拼搏精神跟现代社会中的袁老,钟老一样,70多岁了,但其研究热情不减,亲自实践,目测笔书,融汇中西,不愧为一代科学家的风范。
而且这位大牛的牛逼之处是全才,各科目都有涉及,在天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
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
至于农学方面的科研著作那就更多了,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又名《北耕录》)、《泰西水法》。
崇祯在赐座后开口道:“朕曾听人说,爱卿在西学一块颇有建树,爱卿对朕讲讲这西学与国学之间的差别。”
老徐同志一听,这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啊,这时也就不紧张了,来之前还有些担心皇帝召见自己要干什么,没想到是讲这些东西,随即开口道:“回皇上,其实西学说白了就是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农家等学识,这些学问,都在于精、细。
而我大明目前所学皆是圣人教化,在这些学问上被贬斥为奇淫技巧,为圣人学子所不齿,却不知他们日常所用,所食皆是这些学说弄出来的,当真是无知小儿。
至于这传播西学的蛮子,不重教化,乱了纲常,视礼法如无物,臣以为此不可取,臣还发现这些蛮子身上奇臭无比,当真是未开化的猴子。”
崇祯听到徐光启说的这些不禁笑道说:“你啊,出去可不敢这样说圣人学子,至于这西学朕打算大力支持发展,可奈何宫中无人懂这些,而那些西蛮又不可靠,所以真让人请你过来,是想让你主持此事。
朕欲成立一所大明皇家科学院,专门研究百家学说,只要对朕有益,对大明百姓有益都可研究,不过要划分门类,如农学,医学,数学,格物等等,爱卿可按照实际需要具体划分,真就不指手画脚了,不过爱卿要特别注意思想问题,切记不可使思想出了问题。
爱卿先开始着手此项工作,不过同时爱卿还需要修历,朕发现这大明的历书有些不准,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这修历一事爱卿便接着,爱卿可要记得培养着修历的人才,不可私藏啊,哈哈哈哈。
还有一事便是,朕听闻你在万历年间在天津从事农事试验,并写成了“粪壅规则”(施肥方法),也曾种植过番薯和蕃麦(玉米,后文改称玉米),希望你能继续试验,并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推广种植,可以先拿朕的皇庄进行试验,这件事爱卿要上心。”
听崇祯说完后,徐光启可是激动地要死,这叫什么,这叫久旱逢甘霖啊,激动地说到:“臣谢陛下厚爱,臣将所有身心都投入到这大明皇家科学院,不负陛下重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