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千古绝对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千古绝对 (1 / 3)
        说完,几个衙役已将五个对联挂起,依次为:“水陆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橘子洲原名水陆洲,只是后来洲上盛产橘子,故又名橘子洲。

        “常德德山山有德”,

        “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众学子看完,发出阵阵惊呼,这些楹联随便一个都是构思巧妙,由点及面不断提升,因地取材,应时应景。

        第一联则取自橘子洲盘的小舟,远处工作人员乘坐小舟,来回穿行,搬运物品,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不小。

        第二联则相传在尧舜时代,枉山(今德山)脚下住有一位名叫善卷的先生,他很有德行,农闲时,在德山孤峰岭开设学堂,教学农家子弟,农忙时,自己耕田各地。平时,对方圆几里内老的少的,都肯行善积德,对隔壁乡邻就更是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尧帝得知,便拜访善卷先生。这时,善卷正用牛耕田,尧帝问到:“先生,耕田不是用水牛好些吗,为什么要用黄牛?”善卷先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继续耕田,等一犁耕到头,他才将黄牛叫住,停止耕田,并把黄牛放到山上吃草去了。这时,善卷先生便过来对尧帝说:“刚才先生问我为什么不用水牛而用黄牛,这叫我怎么说呢?耕田是水牛好,力气也大,黄牛当然要差些。但当时黄牛正在为我耕田,我不忍心讲它的坏话。”尧帝听后对善卷先生的为人更加了解了。心想,他对牲畜都这样讲道德,对人们积的德那就不用说了。果真是难得的人才。于是尧帝便对善卷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还说明了来意,想以天下“禅让”给他。善卷先生谢绝了尧帝的好意,并说“我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亦乐乎。”尧帝不好勉强,与善卷先生告辞。从此善卷先生患病死了,就葬在沅水河畔的花船庙(亦叫永庆宫),这里的百姓为了永远不忘记他,便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善卷垸。隋朝时,朗州刺史樊子盖钦慕善卷先生高尚的品德,将善卷先生居住过的枉山改名为善德山,即今常德市德山。“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掌故源出于此。

        第三联则是应景,今日恰逢中秋,天上月圆之夜,月圆”指天象,“月半”指时间,后半句前两个月字指天象,第三、四个月字指时间。

        第四联则几乎涵盖了诸葛亮一生中有数的大事件。收二川,排八阵、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在五丈原更是为了完成刘备的心愿更是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除此之外,这幅上联更是包含了数字的。

        第五联则是解题联,要知其前因后果,内涵机理。

        发出惊呼的不单是众学子,连在座的众多官员与各书院山长都是面露疑云,感觉难度颇高。不过时间紧迫,不由得发愣,在场诸人都陷入沉思,心思敏捷之人已开始作答。不过大部分在摇头晃脑,唉声叹气。

        礼台前的官员可看清台下的一举一动,因此根本无法作弊。

        朱文栩看完之后,装模作样的冥思一会,此刻吴道行山长盯着朱文栩的位置不动,心下也是紧张万分,如果能对出其一,那也相当不错,

        当看到朱文栩拿起笔开始作答时,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朱文栩刷刷的写下前三题的下联,分别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