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开棺戮尸英国公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开棺戮尸英国公 (2 / 3)
        曲阿县令河间人尹元贞领兵救润州,打了败仗,被李敬业擒获,李敬业用刀威胁他,不肯屈服而被杀。至此李敬业占领了润州全境。

        李敬业旗开得胜,命令部将分别进攻楚州和常州,自己班师回到扬州。

        回扬州后,旗开得胜的薛璋对魏思温冷嘲热讽,李敬业也对魏思温不似从前那般信任。魏思温从此闭门而出,不再献一计一策。

        咸阳府醴泉县(今咸阳市礼泉县),九嵕(zōng)山。

        山势突兀,高2000多米;地处泾河之阴(山南水北)、渭河之阳(山北水南)。

        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主峰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九道山梁,高高拱举。

        古代把小的山梁称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或称“九嵏山“)。

        九嵕山岚浮翠涌,奇石参差,林间有百鸟,封顶有苍鹰,流泉飞瀑,众山环绕,衬托得九嵕主峰孤耸回绕。

        唐朝初年,唐太宗带兵打仗和狩猎,多次经过九嵕山一带,非常喜欢九嵕山的挺拔奇绝和美丽风光。

        太宗贞观十年(636年),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遗言薄葬。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与长孙皇后合葬于昭陵。

        昭陵有宫人供养,官兵守卫,护陵军官的军衔为将军,还专门设立五品陵令管理。每年春二月,朝廷还要委派重要的大臣来昭陵祭祀。遇有太宗诞日、忌日,还安排大臣到昭陵侍奉太宗灵魂“起居“,仪仗蔽路,从不间断。

        贞观十年底,唐太宗首葬长孙皇后于昭陵后,即于第二年二月制《九嵕山卜陵诏》,除明确规定把昭陵作为自己和皇后的陵墓外,还号召文武大臣及皇亲国戚死后陪葬昭陵。

        昭陵有四座特殊的陪葬陵墓,号为冢象山型墓。因其封土堆成连绵不断的山形或和普通圆锥形一样,而得名。

        此四座乃是李靖墓、李勣(徐懋功)墓、阿史那思摩墓和阿史那社尔墓。为冢象山型墓葬是唐王朝仿照西汉王朝为旌表霍去病、卫青对匈奴作战的战功而为他们营墓为冢象祁连山和庐山的故事,为功臣建造的特殊封土墓葬。

        昭陵令本来是个闲散差事,除非太宗皇帝诞日、忌日,或如先帝高宗皇帝那种灭国之功,很少有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