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感业寺二人再相遇 武则天入宫展手段
高宗皇帝李治登基,立西魏名将王思政的孙女为皇后。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宠。王后疾之。自打感业寺李治与武则天相遇,两人始终没有中断音讯,反而爱意绵绵,有增无减。只是碍于太宗皇帝,所以两人也不敢明着来,只能暗地里互送秋波,暗生情愫。依大唐后宫旧例,皇帝身边没有怀孕的侍女和才人在皇帝死后,要出宫。武则天也不例外,太宗皇帝死了,她也没有了依靠,她突然想到之前在感业寺进过香,同那里的方丈有一面之缘。所以就找到方丈想留在感业寺。这方丈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方丈,他精通佛法,深谙易理。他第一次见武则天时就知道武则天非久居人下之人,有帝王之像。他也算到武则天还回来,而且在这里还会遇见当今天子,后来还会入宫,再后来还会当皇帝。所以,他也不拒绝,反而满口答应。
就这样,武则天在感业寺呆了下来。说来也巧,太宗皇帝驾崩第二年,高宗皇帝来感业寺进香祈福,这时又遇到了武则天。武则天见到李治,又惊又喜,不觉喜极而泣,流下两行清泪。李治见武则天心动,又见武则天流泪,这心里真跟倒海翻江一般,不是个滋味。两人别后,高宗皇帝闷闷不乐。王皇后察言观色,心里早猜透了八九,因为之前李治和武则天两人的情事她也有所耳闻。于是说道:“陛下今日不乐为何,可与我说。”李治也不隐瞒,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王皇后于是来了个顺水推舟,于是说道:“陛下,臣妾久闻武才人大名,不特文采超人,亦温柔贤淑,有女德闻名!而今臣妾膝下无子,如武才人能为陛下留有皇种,臣妾死无所恨!“王皇后这么一说,正中李治下怀。第二天,传旨召武则天进宫。
武则天天资聪慧,善于揣摩人主意。又八面玲珑,善于左右逢源。初入宫,卑词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高宗。未几大幸,拜为昭仪。后及萧淑妃皆失宠,更相于共谗之,高宗终不听。
王皇后与萧淑妃原本是仇敌,王皇后本想借助武则天来打压萧淑妃,不想现在武则天爬到了两人的上面,所以两人决定联合,一起把武则天搬倒。武则天则以不变应万变,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暗地里也在收集她俩的阴事。王皇后自以为自己是皇后,所以对皇帝身边的近臣多有怠慢,其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皆不为礼,六宫大愤恨。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于是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一举一动皆在武昭仪掌控之中。其所得阴事,尽与上闻。
虽然王皇后宠衰,但高宗并无废后之意。会昭仪生女,王皇后怜而弄之,后出,武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高宗至,武昭仪假意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说道:”皇后适来此。“高宗大怒,武昭仪趁机数其罪,高宗于是有废后之意。
明日,高宗与武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高宗因从容言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高宗与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自此,昭仪与无忌结仇。
六月,武昭仪诬王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也称巫蛊,就是诅咒皇帝早死,好让别人取而代之),高宗大怒,敕禁后母柳氏不得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
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高宗欲特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韩瑗、来济谏,以为故事无之,高宗不悦而罢。
中书舍人饶阳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恶,左迁壁州司马。敕未至门下,李义府密知之,问计于中书舍人幽州王德俭。德俭曰:“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李义府以为然。是日,代德俭直宿,叩阁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慰兆庶之心。”高宗大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留居旧职。昭仪又密潜使劳勉之,寻超拜中书侍郎。李义府感泣,遂倾心事之,无有二心。
上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今必以死争之!”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武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以违先帝之命!”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何不扑杀此僚!”
他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卿以为如何?”李勣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意遂决。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