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 弊病 (1 / 3)
张岳虽发重臣脾气,但底下官员说话还是要允许的。
特别是胡宗宪精明干练,对国朝赋税收入支出相当清楚。
胡宗宪说的这些,张岳也是十分明白。
朝廷赋税内府开销十来万两银,剩下的就是皇室开销和宗室俸禄开销,一年四五百万两是要的。
此外军费五百万,官员俸禄不到三百万。
除去这三大项开销外,大明一年财政支出还有六万两是用来赈济水旱灾民。
这一年银当然不够,嘉靖年间正是小冰期开始时期,水旱灾害没有万历到崇祯年间那么频繁和严重,但也很少有风调雨顺的时候。
一年几万两赈济灾民当然严重不足,加上水利投入为零,地方上会收一些杂税来做一些维持道路桥梁的事,更多的事便是做不下来了。
从中枢朝政支出来看,大方针只有两条,一条是保军费,嘉靖皇帝对有国还有家还是有认识的,不把军队保着,守住疆域,老朱家天下不保,他还能在深宫安心修道?
第二条就是短了谁的,也不能短了老朱家的。
皇室内府加宗室俸禄折银四百多万两,远超官员俸禄不说,拿到的不是真金白银就是实打实的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绢,盐引之类。
都是硬通货。
官员就是拿胡椒抵俸禄,民间卖价一两一斤,朝廷按永乐年间的物价算是四两银一斤,官员几个月的俸禄按粮食是几百石,折银也有百来两,结果换成几十斤胡椒,拿到市场变卖还不一定有人收,有人买。
京师文官过万人,短时间内从内库发出十几万斤胡椒,市场瞬间饱和,而且收储时间久的胡椒质量较差,折银收买实在不合算。
也就是那些实权官吏和当道大佬,他们的胡椒当然是不愁卖。
当然,这一类的官员原本也不指着俸禄过日子,但越无所谓的官员,他们的胡椒反而越好卖。
胡椒抵银从成化年间成规模,到嘉靖年间蔚然成风,万历初年也还经常如此行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