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拔剑 (1 / 2)
半月后,凭借着极快的脚程,两名少年终于走出了万壑山。由于选择了一条相对最为安全的道路,一路上除了紫色云纹小蛋,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当出山的那一刻,两名少年回首而望,险峻的万壑山绵延万里,根本看不到头。无论是他们出身的黄泥坡与牛脊山,都是这座广袤山脉中不起眼的一处。
来时的这条道路据卖货郎说已经是最为便捷的一条,而且无甚危险。精力充沛的两名少年一路披星戴月,还用了半月有余才出得深山。出山后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路边杂草丛生,很明显这条路走的人不多。两名少年沿着小路继续前行,又走了两天两夜,终于来到了卖货郎口中的小镇——鹏远镇。
鹏远镇属于百子儒疆天下的势力范围,算是最为偏远的小镇之一。百子儒疆由大大小小的学宫统治,这些学宫也被人称其为“璧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璧雍。其中以璧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学宫坐居璧雍者名为祭酒,往往是高阶的儒家修士担任此职位,其中八境以上可称之为大儒。其余四殿坐居者名为司业,修为一般比祭酒要低些。儒家修士不但注重本身修为,更看重学问,一些修为不高,但是可以著书立说,学究天人之人担任学宫祭酒的也大有人在。祭酒与司业之下便是诸多学官,平时负责教授儒生修行治学。
一般来说,每间学宫都会管辖几座城池,虽然每座城池都设有城主,但是重要之事都要经过学宫的核准。鹏远镇是隶属于鹿鸣城的一座边陲小镇,负责管辖的学宫名为德音学宫。相较于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学宫,德音学宫只能算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宫,总共管辖着三座城池,这些资料在下山前李景夜就已经向卖货郎打听清楚。
两名久居深山的少年第一次来到人口聚集的山外小镇,一时间顿觉新奇。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两旁的市集中,几名小贩卖力的吆喝着。两名少年背着厚重的行囊,一路上东看看,西看看,无数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事物令二人大饱眼福。
街角一处小贩卖着蒸糕,热烘烘的蒸糕透出诱人的香味。少年们付了银钱,一人一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蒸糕细腻软滑,山里可没有这种味道,当然财迷李景夜对于两屉蒸糕要卖五文钱还是颇有微词的。
一边吃,李景夜还不忘与小贩打听。小贩一眼就看出两名少年像是山里的卖货郎,笑呵呵地和他们说道鹏远镇这种小镇没有大型的买卖场所,两名少年若是想要把山货卖得高价,还要去鹿鸣城才行。
与小贩道过谢,又问过去往鹿鸣城的路线,少年们背着行囊重新上路。当走到快要出镇的地方时,只见许多镇民都围在一处瞧着热闹。李景夜怎能错过这种事情,当下拉着虎子,挤到了人头攒动的那处。
待得近前瞧见原来是一位醉酒的老人在摆摊。老人年纪看上去已经很大了,但是身材高大,显得孔武有力,脸上明显有着酒后的红晕,醉眼惺忪的正在吆喝着什么。老人的摊位上没有货物售卖,也不是那些胸口碎大石的江湖把式。
一名虎背熊腰的汉子正在拿着一把古铜色带着剑鞘的巨剑,努力地想要把剑**。地上歪歪扭扭的用炭笔写了几个字“十文一次,剑出一两”。李景夜问了附近围观之人才知道这个老人做得是什么买卖。
交十文钱,便有一次拔剑的机会。如果能把这把巨剑从剑鞘中**,老人便会给一两银子。这种百倍的回报让很多不信邪的江湖好手都要来试上一试,巨剑虽然显得沉重,但是在这些刀口上舔血的汉子面前却不值一提。
直到信心满满的几名壮汉尝试未果之后,大家才知道其中必有猫腻。一名尝试失败的大汉当场指出老人的剑有问题,肯定是用了下三滥的手法把内部固定死,使得这些孔武有力的汉子们都拔不出来。
老人听闻后也不恼,悠哉悠哉地又眯了一口酒,打了个酒嗝,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轻轻松松地把巨剑拔了出来。这下围观的众人面面相觑,知道这位老人没有作假。那几名失败后又指责老人的汉子们面子上挂不住,都满脸通红的离开了。老人对着汉子们离开的方向轻蔑的啐了一口,向在场众人说道:“实力不济着,就不要来自取其辱了。我一个老头子都能做到,你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却做不到,真是贻笑大方啊。回去找了娘亲吃好奶再来吧,哈哈哈。”
老人言语粗鄙,一番话更是让在场的许多年轻人面露羞愧,围观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有些妇人还特地跑回家,让自己年富力强的丈夫或儿子来此试试。尤其是一些经常闯荡江湖的汉子如何能听得老人的激将之语,人群中顿时又冒出几名好手要给老人一些颜色看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