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城内见闻 (四) (1 / 3)
大同府,城南。
齐锋换了身粗布衣裳,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步履凝重迟缓。路旁尽是些低矮破旧的土屋,住的多是平民,更多是贫民。
王老汉走得很慢,比齐锋还慢。他佝偻的背上负着破旧的箩筐,筐里装着不知从哪里捡的冻得发硬发蔫的白菜梆子,虫咬得稀烂的青菜叶,满满一筐。他看着从身旁走过的齐锋,气喘吁吁地赶上两步,笑着打着招呼,“这回齐捕头关照关照俺吧。”
“没有。”齐锋冷冷拒绝道。
“怎么又没有?”王老汉难掩失望。他吃力地跟着齐锋的步伐,也只跟了十多步,慢慢落下了。“俺的日子不好过啊。”
“再不会有了。”齐锋平淡地说道。这四年多以来,齐锋每个月都会来,每次来都会接济些银子,给王老汉,还有周围的贫民,直到三个月前。三个月前他给了王老汉五两银子。齐锋想着,这银子足够孑然一身的王老汉好好过冬了,能添两身棉衣,备上米面菜蔬,还有油和肉,甚至还有酒。第二天,晚上,齐锋在飘香院里见到了王老汉……
王老汉心里咒骂着齐锋,骂得很难听。他不是唯一一个。
升米是恩,斗米成仇。也许只有肖铁匠从没骂过齐锋,因为他从没收过齐锋的银子。因为他有手,能靠打铁过活,虽然他只有一只手,左手。肖铁匠的年纪不比王老汉轻,可他只有双鬓是灰白的,腰杆更是笔直。他穿一身粗麻衣衫,原是灰白色,上面沾染着红、褐、黑色的铁锈,经年累月,洗不掉、擦不净。
齐锋为肖铁匠打了一桶水。肖铁匠点头相谢。他们什么话也没有说,一如往常。肖铁匠右袖臂弯处打了个结,袖口塞到腰间。他的左手继续挥动着铁锤,娴熟有力。
“他在打制什么?”齐锋忽然想到,他从未留心过,此刻依旧。他继续走着……
齐锋在一间屋前驻足,轻轻叩门。迎门的是个男童,六七岁,亲切地叫了“齐叔叔”。齐锋宠爱地摸了摸男童的头,递给男童一串糖葫芦,一包关东糖,“小愣子又长大了,这是给你的。”
男童的父亲,生前,相信“贱名好养活”的说法,起了这个乳名。人不似其名,恰恰相反,小愣子聪明、乖巧。他拿到了甜食,先是问了齐锋,又问了屋中的母亲,才吃了两个山楂,将剩下的糖葫芦与关东糖一起包好,小心地收了起来。齐锋欣慰,也心酸。
前后两间屋,狭**仄,一张硬板床,一套老桌椅,一架旧纺车,一座灵位,寒酸简陋却整洁干净。尤其是那牌位更擦拭地一尘不染。此间住着小愣子母子二人。母亲一身白布衣衫浆洗得很是干净,干净得像她鬓角整齐得别在耳后的白发。生活的苦难辛酸,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她看到齐峰,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笑着招呼着。
“大嫂。”齐锋毕恭毕敬,长嫂如母。他整了整衣衫,跪了下来,向牌位磕了三个头。牌位上写着“先夫罗成之位”“故于正统五年十一月”“妻黄氏敬立”。自齐锋入行当以来,多受这位那死去的兄长罗成的照顾。他们虽非血亲,却胜似兄弟。他们一同破过重案,擒过悍匪,杀过巨盗。四年前兄长的死,是他心头的刺。
“嫂子近来身体还好?”齐锋起身问道。
妇人微笑道:“劳你惦记,挺好,没病没灾的。”
齐锋取出五百两的银票,那是从薛公子那里敲来的。“这些银子,嫂子请收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