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江湖三课 (二)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江湖三课 (二) (1 / 4)
        圆月高照,繁星点点。

        山阴县的夜很静。没有人声,也没有鸡鸣犬吠。偶有草丛中蟋蟀轻语,树木间夏蝉浅唱,回荡在冷清无人的街道上。还有打更声。铜锣一响,更板两声,二更天。这座小城里没有江湖的灯红酒绿,尔虞我诈。

        陈家的宅院中,青竹在皎皎月色与徐徐夜风中投出斑驳的影子。

        小红抖了抖浑身梳理得很干净的毛发,金黄的毛发,驱赶着不识趣的蚊蝇——打搅了它夜宵的兴致。它没有吠叫。它怕打扰到这寂静祥和的夜,更怕惊扰到屋中安睡的人。若有人醒来出屋查看,会捉到正蹑手蹑脚溜出门去的小主人。小红知道小主人平日里待它很好,就在片刻前,还给了自己一块汁水淋漓的肉排。

        它知恩。

        狗和人不同。狗会记得恩情,记得很深。人或许也会记得,但人知恩未必会图报。而更多的人,比起恩情来,更会记住仇恨,刻骨铭心。人心中的仇恨越深,活着也就越痛苦。狗往往比人快乐。

        狗和人不同。人若吃块肉排,会嫌弃太咸或太淡,太生或太老;即便口味火候甚佳,又嫌弃没有美酒相佐;有了美酒,还想要美人相伴。若有了美人,或又嫌起肉排来。狗往往比人知足。

        哪怕肉排凉了点又小了点,小红依旧快乐且知足。它想到今夜小主人出门而它没有惊动别人,明日小主人还会有些什么奖赏。想到这里,小红更快乐了。

        只是小红没有去想,也想不明白,陈轩宇深夜为何出门。

        陈轩宇轻轻关上宅门,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大半。他辨明方向,取道西北。北边是桑干河,白天他还和刘安去那里捞鱼。相传河水在桑葚成熟之时干涸,故而得名。西北的道路要偏僻,人迹罕至。十来里地外有座祠堂,是关帝庙——年久失修,香火自也不旺。

        陈轩宇曾和刘安去过几次,只模模糊糊地记得,祠堂门口有一副破落的对联,“赤面赤心扶赤帝,青灯青史映青天。”他从未进去过,去那里,只因那祠堂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那两棵树结的枣个大,核小,又脆又甜。甚至不须等到结枣,这时令枣花开得正旺,枣花蜜又香又腻,光是想想,甜得心都酥了。

        陈轩宇咂咂嘴,吞了口馋涎。他能听到自己肚子咕噜噜地叫唤着,不禁有些羡慕起小红来。小红此刻想必正舒服地蜷在竹影下,大口饕餮着香喷喷的肉排。而他只能摸着黑,在这曲曲折折的道路上走着。路旁是槐树,阴森森的。风起,枝叶轻颤,窸窣作响。枝上的老鸦被惊扰到,聒噪地嘶鸣起来。

        虽是夏夜,可陈轩宇只觉阵阵寒意,后背又渗出冷汗。他加快了脚步,硬着头皮向前走。他必须要去,因为吴盛在关帝庙等他,到三更,过时不候。他想到吴盛要教他武功,心里又热了起来,也不那么怕了。

        直到远远看到了关帝庙的轮廓,他心里才算踏实了下来。快步进屋,屋中一点灯火如豆,只些微地驱散周遭几尺的阴暗,连透过破落的门窗照进来的月光,也显得有几分昏沉。他看到吴盛在一张旧蒲团上坐着,一只腿盘着,另一只腿支立,肘搭在膝上,手上有酒。吴盛也在看着陈轩宇,微笑着,笑得很暖。他来到这小县城也不过数日,可他笑得很多。“有什么牢骚也别藏着掖着了。”

        “吴叔是长辈,我哪儿敢有什么牢骚。”陈轩宇说的第一句话,多少带着些牢骚。“深更半夜的,我一个人走了十多里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道,生怕左边窜出条狼右边冒出个鬼的。哦,这路还坑坑洼洼的,绊了我三跤。

        吴盛笑了笑,“那就回去吧,家里多舒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