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我大汉,天下无敌啊 (1 / 2)
与窦辅“前世”所知道的一样,贾诩确实是武威人,和窦辅一样举孝廉、入洛阳为郎官,不过后来因为生病,辞职回到老家休养。不过张绣并没有提起来贾诩也曾经冒名“段颎外甥”的事情,应该是贾诩没有宣扬吧。
窦辅盘算着,从昭武回来以后,是不是再跑一趟武威,拉拢一下这位“算无遗策”的曹魏名士?护羌校尉部基本算是个空壳子,除了主官夏育,就只剩下他这个三百石的农都尉。六百石的长史、司马都空着,找不到合适人选。按照制度,如果夏育愿意,他还可以自己征募几个从事。
但现在,还是以昭武那边的任务为重,贾诩做从事还是长史、司马,让夏育决定去吧,窦辅自认为没资格直接“安排”贾诩,最多推荐一下。
从令居到昭武,有五百多里的路途。窦辅担心夏育的出兵会对昭武胡有影响,因此给弛刑士配备了一人双马,昼夜兼程,只花了五天就到达昭武。在昭武县寺打听了一下,得知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还在城外的合黎山下,窦辅将弛刑士安置在县内,只带了张绣一个人前去寻找。
在人前,张绣只是俯身领命,但出城后,看着身后越来越远的县城,他还是忍不住问窦辅:“都尉,前一次去湟水,您让弛刑士都穿戴铠甲、又人手一架臂张弩,为什么这次只让下吏跟随?昭武的义从胡虽然只有几百户,但是要杀我们,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啊。”
窦辅稍稍放慢马速,和张绣并排而行,对他说道:“我虽然不是凉州人,不了解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但是和北地郡的盖太守请教过,他非常熟悉凉州的羌胡各部落。北宫伯玉行事果断,但是没有长远打算;而李文侯恰恰相反,他眼光长远,却性格懦弱。这两个人在张掖迟迟没有动静,说明他们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知。
叛乱之初,我与夏公乔装打扮,带领杂胡部落混入滇雄的部落,在城中策反了金城郡兵和护羌营,而后又蒙蔽李文侯、潜入郡守府,救出了陈太守和边从事等人。允吾被收复后,滇雄自杀,昭武胡和先零羌就此反目成仇。
如此,原本是可以各自为战的。但是湟中义从胡已经重新归顺大汉,加上北地、张掖和护羌校尉部三方出兵,共同平定先零羌。这时,昭武胡孤立无援,只能回归大汉。”
张绣恍然大悟,又补充道:“叛乱三方,河关贼和枹旱贼已经被赦免,只宋健一人自杀抵罪,而先零羌为首谋,罪责深重,必须严惩。唯有昭武胡,既没有卷入前护羌校尉冷征的刺杀案,也不是叛乱的始作俑者。只要大汉稍稍宽容些,他们一定愿意归降。都尉,我说的对不对?”
窦辅赞叹道:“你说的一点也不错!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一定等着我们呢!”
两个人快马加鞭,很快来到了昭武胡在合黎山下的牧场。窦辅下马后,将缰绳递给张绣,自己大步走向营地。
守门的昭武胡武士不认识他,不过见到来的是汉人,还是阻拦下,盘问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窦辅没答话,直接推开他,大步朝营地中心的大帐走去,边走边喊:“北宫首领和李首领在吗?夏公派我来,请你们两位去令居饮酒!”昭武胡武士追赶过来,被张绣拦下,他笑着对两人说:“今天不打仗,只谈喝酒,何必紧张呢?”
李文侯听出了窦辅的声音,苦笑一声,对北宫伯玉说:“还是来了。”北宫伯玉也重复道:“是啊,还是来了,也不知道我们两个是什么下场。”
还没等他们起身出帐,窦辅已经先掀开门帘,走了进来,让张绣在外等待。见两人坐着没动,窦辅便伸手去拉李文侯,笑着问道:“李首领,不认识小子了吗?在允吾的时候,困于身份,多有得罪,还请见谅啊!”
岂止是得罪,当时因为李文侯的一时“眼拙”,没认出他和夏育,导致整个叛军集团都被反正的汉军赶出了允吾,李文侯肠子都悔青了。明明自己身边有几十号亲信武士,却被窦辅扮成杂胡表忠心蒙了眼,让他进到郡守府,救走了一干重要人物。要知道,滇猛原计划是一旦劫持成功,就让边章和韩遂作为领兵大将、笼络住凉州汉羌人心的。
李文侯看了看北宫伯玉,后者开口问道:“夏育派你来做什么,要将我二人的头颅挂到洛阳城头去吗?”
“两位首领这是什么意思呢?刺杀前护羌校尉冷征,是宋健干的,反叛的主谋是先零羌大豪滇猛,和义从胡有什么关系?”窦辅笑嘻嘻地坐在胡床上。他越来越喜欢这个便于携带也十分舒适的“马扎”了,前世作为山东人,吃饭时一定要坐马扎,不然都吃不好饭、感觉没味道啊~
甚至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他还想托人买一个,权当过“双十一”了。然而这东西也只有胡人在用,汉人不喜欢,在家里大多是正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