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
        “哇!哇!哇……”。一声婴儿的啼哭,惊扰了长安郡邸狱的肃穆与宁静。

        很快,狱中的差役、囚犯等人,都对这个新来的“罪人”议论纷纷。在监狱,每日迎来送往,出旧人换新人,吐故纳新的事情,狱中的人见得多了,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可是大汉律法,罪不及襁褓。除非灭族重罪。这个犯人实在太小了,才两个月大。两个月大的罪犯,实在是没见过,也没听过。

        众人纷纷猜测这个“犯人”的身份。

        就在不久之前,狱内所有的精壮罪犯,无论所犯何罪,罪过大小,都被放出,赦免无罪。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郡邸狱原有的狱丞、狱卒全部下狱定揈。虽然自古狱不通风,但还是有消息透出来,这些人涉嫌纵放狱囚参与谋叛。谋叛!那可是十恶不赦,诛九族的大罪!谁有那么大的胆子与势力,竟敢谋反?这可是百年不遇的大事件。狱中众人早已**神经被点燃了。

        联系到以前的种种,看来这个小小的“罪囚”身份也许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人人纷纷猜测的时候,新来的廷尉监邴吉坐在官廨里,愁眉不展。大堂内几案文房俱备,两侧屏风上书两行大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隐隐彰显着监狱的威严。一个年轻女婢,怀抱着一个幼婴,跪在他的面前,珠泪滚滚,哀声乞怜。眼前襁褓中的婴儿就像一个烫手山芋,烧灼着他一双满是皱纹的眼。

        “什么!”。当从女婢口中说出婴儿身份的时候,尽管已是积年老吏,他还是震惊的几乎要从官椅上跳起来。

        “你可仔细再说一遍!他是何人?!”虽然极力掩饰自己的慌张和震惊,他还是从自己说话的声音里听出了异样。

        “他是皇太孙!”

        虽然办老了案的他绝不会凭一句话就会相信,可是接着那人拿出的物证,让他不能不信。那些东西显然是事先用线密密缝在襁褓里和肚兜里的,不知怎么开始躲过了狱卒的搜查。

        那是一封密书,上边盖着几个太子府的印信。还有一块双龙玉佩。玉佩通体晶莹剔透,栩栩如生,中间小孔打着一条红色璎珞,似乎在诉说着皇族的尊严和华贵。邴吉把玉拿在手里,细细的审视,上边细细雕着几行秀雅的汉隶:“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下边一行小字“乐府奉御”。

        邴吉当然知道这首词乃当今皇帝所作。那还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天子率领群臣乘坐楼船泛舟汾河,到河东郡祭祀后土。宴饮之际,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时值秋风萧飒,雁阵惊寒。皇帝兴致勃发,当即吟诵此辞。以后乐府按律谱曲,教习演唱。一时风靡无两,教坊酒肆无不传唱。这玉蹀显是皇宫大苑之物,外边断不会有此物。

        密信的内容邴吉已看过,白绫上那个大大的红色血指印深深的触动了他。

        屋里只有那个叫郭辛的奴婢,他,和那个婴儿。婴儿一直在哭,可是声音很微弱。

        “大人,大人,求您发发慈悲,救救太子的骨肉吧!孩子病的厉害,已经两天不吃东西了。再这样下去,恐怕……”。郭辛头发凌乱,满面泪痕,伏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邴吉双眉紧锁。眼下长安城一片腥风血雨。自从巫蛊案发,不知有多少人卷入其中。整个长安城二十六狱,已是人满为患。包括这座郡邸狱,长安城多少监牢,从狱丞、狱监到狱卒,全部被裁撤,下狱待罪。自己也不正是因为长安城廷尉府人手不够,才被从地方紧急征调入京,代职协查办案的吗?

        现在的神京长安,已无往日的祥和与宁静,而是风雨飘摇,风声鹤唳。越是在这非常时期,越是要小心,不能走错一步路,也不能说错一句话。否则,有可能身首异处,祸及全族。

        想当年,自己从一个鲁郡狱吏,一步步做到廷尉右监,来到天子脚下。本想一展抱负,光耀闾里。

        谁知道朱安世一案,因看不惯上司刑讯逼供,攀诬陷害。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公孙丞相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得罪了上司。被他陷害入狱,幸亏当时太子替自己在天子面前说了几句好话,自己才没有被治罪。只是贬回鲁郡做了一个州从事。

        本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再也与长安无缘,将在鲁郡终了一生了。谁想到官场就是这样的波诡云谲,暗流涌动。前几天又被启用,仍任廷尉监,来到这里查办巫蛊一案。到底是福是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前车之鉴在迩,自己可不能再走错路了。事关重大,邴吉心里暗暗踌躇。

        太子和几个皇孙逃亡在外,生死未卜,存亡不知。卫皇后自杀身亡,太子府里没有逃走的太子妃,史良娣,孺人,以及史皇孙、皇孙夫人已经全部遇害。太子府参与叛乱的属下、宾客、奴仆全部羁押入监,听候发落。太子一脉算是完了。昔日恩爱父子竟然落到兵戈相向的地步。实在令人痛心。太子逃亡,国本动摇。有诏令全国大索太子父子行踪,看来天下要大乱了。

        “皇帝春秋已高,有些糊涂了”。邴吉叹了口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