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庆功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庆功酒
  张铁山带着三个晚辈和其他考古队员一起回到了驻地,由于今天收获颇丰,大伙儿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张铁山虽然有一点儿跛脚,但是他并不把自己看做残疾人,使劲儿垫脚走起来,速度也不输年轻人。他说青龙镇遗址的范围很大,曾经还发现过北宋时期隆平寺的遗址和佛塔,更是在塔基的地下室里发现过珍贵的释迦摩尼真身舍利。当时是被古人小心翼翼地放在石函里的铁皮箱中,再用名贵木材打造的微型木棺,里面放的就是镀金的释迦摩尼涅槃像和装在一个琉璃瓶里的佛祖真身舍利和水晶舍利,可谓价值连城的佛教珍宝,一时轰动了全国考古界。后来又在遗址周围的地下堆积层里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的唐代遗迹,其中就有前文反复提到过的长沙窑外销瓷器,其工艺水平与精美程度绝不亚于从黑石号上出水的这一批。至于他们今天发掘的这个水井,本身就是在江浙地区十分罕见的磨砖对缝唐代水井,工艺考究,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同时也是证明上海为千年古城的最好证据。唐井所在的青龙寺和青龙塔,在县志上有明确的记载是在唐天宝年间,也就是安史之乱之前始建的,比黑石号的宝历年号还早了一百多年,所以可以判定,从唐天宝到北宋初年这至少两百多年的历史时光里,青龙镇应该是一个商贾云集,万帆齐发的繁华港口,比马六甲的历史都要久远得多,是上海城市历史的原点。这也是为什么张铁山执意要留在这儿的原因,甚至动了就地修建新博物馆的大胆想法。考古队的驻地是租的一栋当地村民的二层小洋房,带围墙的小院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刚出土但还没来得及清理的文物,出土的各个时期瓷器的碎片堆满了院子的墙角,除了存放贵重文物的储藏室和厨房,洗浴间等公用房间外,考虑到张铁山腿脚不便上楼的情况,一楼角落的一个小房间便安排给了他做卧室,隔壁就是临时的指挥部兼办公室,吃饭啥的就统一集中到院子里的大木桌上解决,这就是考古队员们简陋的生活环境。今天张铁山特地吩咐厨房的大师傅给大伙儿加几个菜,一是犒劳一下大家一上午的辛苦,二就是给裘若岚他们三人接接风。等到菜一端上桌以后,三人一看,好乖乖,这菜都是用脸盆儿大的碗来盛的,除了平日里的菜品外,今天还专门加了红烧肉和上海大排,妥妥的硬菜啊,正冒着腾腾热气,让人垂涎欲滴。这应该是陈冲这辈子第一次吃这种大锅饭,他印象中的上海菜,应该是小家碧玉型儿的,精致而秀气,没曾想到上海人做菜也会有如此的豪气,一时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筷子。张铁山一边招呼队员们和陈冲三人吃菜,一边还叫厨师从自己的房间里搬出了一坛新酒,给大伙一人斟上一杯,说:“今儿个辛苦大家了,正好我的小侄女儿也来看我,我正好把刚酿的桂花酒拿出来给大家尝尝!”俗话说八月桂花香,上海人也喜欢酿桂花酒,桂花甜酒酿,是上海地道的地方小吃,通常用糯米加甜酒曲焐发而成,味道甘甜。因为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儿,所以市区餐厅里的那种小盘儿小碟儿的,在考古队员这里是派不上用场的。也不讲什么餐桌礼仪了,大家此刻都是朋友,不分上下级,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儿喝酒,有说有笑好不痛快。欧阳岳是个自来熟,很快就混在队员里面吃得不亦乐乎。裘若岚见陈冲在一旁犹豫半天没有下筷,便给他夹了一块红烧肉到碗里,说:“这里的生活条件有限,大家没那么多讲究,你就放开吃吧,多吃一点。”“诶,谢谢,我只是很少见到这么多人一起这么开心地吃饭,家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这么热闹。”陈冲说完就吃了一口:“恩,真香!”

  裘若岚听出来陈冲是有点儿想家了,边继续给他夹菜,边说:“等一会儿吃完了饭我们就去和张叔叔问问你父亲的事儿,人是铁饭是钢,先吃饱了再说。”陈冲感激地点了点头,从小到大,除了母亲,还没有第二个女人主动给他夹菜的,他竟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就埋头吃了起来。

  酒足饭饱,风卷残云,队员们吃完后都各自回房间休息去了,养精蓄锐为下午的工作做好准备。这时张铁山也喝得有点儿上脸儿了,所以如果谁对你说米酒是不醉人的,那他一定是在撒谎或者压根儿就没有喝过农村自家酿的米酒。而欧阳岳呢,则还在摸着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回味着这舌尖上的美好记忆,陈冲和裘若岚也各自吃饱,在院儿里面坐着晒着太阳,这也许就是很多城里人所向往的生活吧。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