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师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师徒
  三人默契地相视一笑,下面该去哪里似乎已经没有疑问了。了解到从博物馆去青龙镇大概四十多公里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后,陈冲决定立即出发去拜访这位裘老先生的高徒。裘若岚说她没有张叔叔在那边的具体住址,但是因为他在青龙镇上已经住了好些年了,也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所以只要到了那儿,随便问一个村民,应该就会知道他的住处。几天前在爷爷的葬礼上刚见过他一面,可由于工作繁忙,等老人家下葬以后,当天他就赶回到青龙镇去了。裘若岚说,爷爷这一辈子教的学生很多,但是这个张叔叔也许是最特别也最优秀的一个,趁着一个小时打车的时间,裘若兰向陈冲和欧阳岳娓娓道出了她这位张叔叔的不凡经历。

  原来她口里的这位张叔叔,名叫张铁山,出生于湖州南浔张家。说起南浔,这可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蚕丝古镇,而说起南浔张家,那就更不得了了。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以此来形容南浔各个家族财富的多寡,而张家就是顶级四象里的一个,你可以想象当年那富可敌国的辉煌。30年代在南浔有一首民谣,里面有唱到:“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这就是说,在这四家顶级富豪中,刘家的钱最多,张家子弟最有才华,庞家当的官最大,而顾家买的房最多。为什么说张家子弟最有才华呢,这就跟张家在民国时期的两位大人物有关了。第一位就是**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他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毁家纾难,在**创建之初献出了大量的资金,后又任**历届高官,晚年淡出政坛不问世事。第二位就是他的堂兄张石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人和藏书家,对金石古籍造诣颇深,是杭州著名的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而这位张铁山就出自于张石铭这一支。按理说出生于如此显赫的商贾巨富之家,张铁山本应是一位锦衣玉食的富五代,可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带走了多少曾经的浮华,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下,张家也不可避免地渐渐没落了。等到张铁山出生的六十年代时,张家早已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反倒是因为大地主阶级成分的原因,成为各种运动的批斗对象,张铁山也因此失去了上大学和当兵的机会,只能由家里托关系到上海一位朋友开的一家印刷店里当小学徒。都说人穷志短,可张铁山雀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来逆天改命。于是在工作之余,他除了自己用微薄的薪水买各种教材来自学以外,还参加了当时专门面向社会青年工人开设的一所夜间补习班,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夜大,而裘若兰的爷爷当时就在这所补习班里义务讲课。由于张铁山本就出生于名家,自己又勤奋聪慧,很快就引起了裘老爷子的注意和欣赏。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黑五类”是最不受待见的,也是不能与其有任何瓜葛的。很多人知道张铁山的背景以后都对他躲之不及,然而裘老爷子却古道热肠,从不避讳,反而处处照顾这个成分不好但学习异常刻苦认真的“黑小子”,这可能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张铁山唯一的慰籍了。但是,一切都在一天补习班放学的晚上被改变了。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补习班的同学们下课后都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可这时候有几个工友模样的人跑过来,非要张铁山给他们下跪道歉,说是上课的时候他提问太多,害得别人都没有机会问其他的问题。这样的理由显然过于牵强,事实就是这几个人早就对张铁山一枝独秀的成绩和老师对他的器重嫉妒万分,后来又不知从哪儿知道他家的成分是大地主,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瞬间爆棚,怎么看他都不顺眼,就像找机会教训他一下。而张铁山知道这几个人平日里就老找他麻烦,只能一直忍让,但今天要他下跪,他死也不干,一时气不过便义正言辞地反驳了对方几句,没想到,这一下子可点燃了对方的火药桶,几个人一哄而上,拳打脚踢,把张铁山揍得鼻青脸肿,半死不活。最后保安队闻询赶来制止,张铁山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不过腿脚儿却闹下了终身残疾,从此被人取了个外号儿叫做张跛子,而那几个打人的工友,却只是被带到派出所教育了一番,便都给放了。裘老爷子是第二天上课时没看见张铁山一问才知道这件事情的,他又气打人者又可怜这孩子,当即找到补习班的领导要求把打人的几个学生做退学处理,那领导开始还挺硬气,说是这只是阶级斗争的小摩擦,要站在工人阶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意思就是不干。可裘老爷子也认死理儿,硬是以不上课为要挟来施压校方让他们严肃处理打人者,最后学校方面还是做出了妥协,把带头闹事儿的两人给开除了,另外几个再进行严肃批评并留档,这才算是还了张铁山一个公道。张铁山好了以后听说了此事儿便专门上门感谢裘老爷子,说补习班自己是不想再去了,因为成分不好,如今又闹下了残疾,想回家务农,认命了。而裘老爷子十分惜才,他鼓励张铁山不要放弃理想,劝他回到补习班里继续学习,平时低调一点,有问题就放学后或者是白天到自己家里来请教,随时欢迎。张铁山在裘老爷子的鼓励下咬牙坚持了下来,这样一来二去,爷俩儿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从普通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了更亲近的师徒关系。而且来家里的次数多了,张铁山和裘若岚的父母也熟络起来,裘家并不因为他的家庭成分而排斥他,反倒把他当作一家人,经常留他一起吃饭,张铁山对此一直感激在心,把裘老爷子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和爱戴。若干年后啊,终于不斗了,紧接着恢复高考了,再后来又改革开放了,国家终于走上了一条正轨。在这期间,张铁山参加了高考,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复旦大学考古系的一名学生,专业还就是博物馆学。毕业以后,受到裘老的影响,他进入到上海博物馆工作,再次成为了裘老爷子的学生兼助手。所以,这次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他第一时间放下工作赶过来,在灵堂哭得死去活来,在场者无不动容。人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这张铁山虽然与裘老爷子非亲非故,但他知道感恩,比现在世道上那些败家的亲生儿子强上不知道十倍百倍啊!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当年博物馆担心裘老先生年龄太大,要安排一个人陪他去**时,张铁山就是那个唯一不二的人选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