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美国,阵雨之间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一美国,阵雨之间 (3 / 4)
        麦克?塞纳特在1952年说:

        “发现卓别林戴就是我。我那时和启斯东公司的女演员玛蓓尔?瑙尔芒到了纽约。我们时常上游艺场。卓别林那时在一家三等戏院里演卡尔诺哑剧。我们被他逗得直笑,在演出幕间节目的空隙里,我们就去请他和我们订个合同。他拒绝了……”

        启斯东公司的董事亚当?凯赛尔在纽约的维多利亚?哈默斯坦戏院里看过卓别林的演出以后,也没有成功。卓别林当时已成剧团里的要角,剧团常常在美国几个最高级的游艺场里演出,卖座极盛。

        在美国进行第二次巡回演出的时候,查尔斯?卓别林碰到了不少赚钱的好机会。在旧金山,他站在贴着写了斗大的“卓别林”这几个字的广告的墙前,戴了圆顶帽,打了白领带,穿着黑色的衣服,让别人替他照相。他那时正在《伦敦俱乐部之夜》这个哑剧里扮演一个醉汉。这个滑稽演员的出场引起了观众的巨大注意。他先背向台下,观众很久只能看到他那绅士派头的漂亮背影。然后他猛然回过头来,通红的大假鼻子惹得哄堂大笑。

        当卓别林在费城接到凯赛尔和鲍曼的经理贝尔特?爱尼斯的电时,他正在近郊的皇后游艺场里扮演醉汉。他们又向他提出签订合同的事。卓别林起初并不怎么热心。他日子过得已经不错了,每星期有60美元。亚当?凯赛尔和麦克?塞纳特都没有出过75美元以上的价格。是不是为了多得15块钱就值得换一个生疏的职业呢?在银幕上是有可能失败的,而这时他的运气却正在游艺场里向他微笑。

        可是亚当?凯赛尔一定要找他。结果他答应给周薪150美元,订期一年。1913年11月,卓别林答应提启斯东公司主演影片,12月底正式签定了合同。

        卓别林仍旧随卡尔诺剧团到几个美国演出。1913年11月的某个夜晚,他在堪萨斯皇后戏院举了最后一次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便起身到洛杉矶去了。

        洛杉矶是一个和法国蓝海岸的豪华中心尼斯相类似的城市,可是那时远没有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劲敌那么重要。当不为人们注意的卓别林打听启斯东公司的地址时,人们告诉他,它在离中心十公里一个名字叫好莱坞的郊区,那里是不久以前才修建起来的一个独立的村子。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查尔斯鼓起勇气,乘上了开往这个偏僻角落的古老街车。当这位青年喜剧演员到达阿历克山德洛街的格伦岱尔摄影场时,并没有人在等候他。启斯东公司唯一的打杂工人弗莱德?麦斯告诉他塞纳特先生不在,不过下午也许可以在摄影场里看到他。卓别林在好莱坞等了整整一天,没有等上他的新老板,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到洛杉矶。当天晚上,他偶然在一家小游艺场里碰见了塞纳特。塞纳特对他的欢迎并不是热烈的:“我看你还很年轻,你是不是有把握胜任啊?”

        一连半个月,卓别林就在一座专门拍摄追捕片和扔奶油蛋糕之类的滑稽片的极其简陋的摄影棚里徘徊。

        这位新来的人怯生生的很少开口,谁也不去注意他。当他开口的时候,他那些美国朋友们对他的英国口音表示了极度的轻蔑。他们看到卓别林那么拘谨,跟人那么疏远,就给他起了一个带有轻视意味的外号“石灰娃”(Limey)——这是美国的俚语,正如法国人把吃田鸡的英国人叫做“田鸡客”(Froggy)一样。这个外号对卓别林倒是挺合适的,因为“石灰娃”就是指刚从伦敦东郊的贫民区“石灰屋”来的移民,而“石灰屋”跟卓别林的出生地蓝贝斯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在当时,制作短片有两条规则:一是影片的长度必须是300米长的一本,在15分钟内映完;二是摄制这样的影片,原则上应该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查尔斯?卓别林就这样走黎明时就随着启斯东演出队去拍片。领头的是一个摄影师,他肩上扛着装了三脚架摄影机。导演是由演员中的某一个来担任的。事前并没有一定的拍摄计划。只是在头天晚上,演出队跟麦克?塞纳特会谈一下,影片大纲得到他的同意就算行了。服装和化妆由演员自己选择。他们随身带些简单的小道具。一般来说,拍摄工作总会在天黑以前结束。如果天气不好或者有意外事情发生,那么演员就在第二天再继续工作1、2个小时,以便结束一部影片。

        为了利用其余的时间,他们还会临时拍一部短片,即所谓“半本片”。摄影棚里有些简单的布景,如果一卷胶片的尾部有剩余,就拍摄这些布景作为结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