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 忧伤以终老(二) (1 / 3)
靖平十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这已是随靖难之师自朔方南下的第五天,行伍之中,唯一未着甲胄的少年自马背上抬起头来,手搭凉棚望向远方苍青色的天空,飘拂的衣袖有如天边纤薄的云彩,笑问身旁:“清执,这是到了哪儿了?”
那并辔而行的人却是一丝不苟的一身青黑鳞甲,若不是盔下露出的一双琥珀色瞳仁,清执此刻看上去和军伍中的普通轻骑没什么两样,听到同伴问话,忙从怀里掏出张地图来。
柳怀桢含笑望着那兢兢业业“临时抱佛脚”的伙伴,也不催促,任由他认认真真的边对照周围地形,边读图道:“前面……应该就是澜江了吧。”
说话间,沧沧水声就在千军万马的行军步伐中逐渐清晰起来,又走了一段,便见犬牙交错的陡峭河岸之间,一道洪流浩浩汤汤咆哮奔涌,似从天上而来。
清执长在西北瀚海之地,生平还是第一次见识这磅礴汹涌,不禁呆了一呆。
只听旁边怀桢感慨一声:“果然是临驭六合之地,好一条澜江,好一座雄关!”语气里分不清是赞是叹。
他知自己这现学现卖的一点地形学问,是远比不上这土生土长的中原腹地世家公子的,便问:“如何叫‘临驭六合’?什么雄关,我怎没见?”
怀桢嘻嘻笑了两声,挑挑眉峰,仿佛真能看见江水之后群山之中屹立的那一道著名的关隘似的,遥遥一指,回答:“‘临驭六合’指的乃是我天都京兆。京兆自八百年前凤朝首先定都于此之后,已然历经三朝。不过,我轩龙朝先祖建国之初,朝中却曾出现过迁都之议,时人谏高祖曰:此地距离西羌等蛮族太近,长城防线又年久失修,甚为薄弱,凤朝时便曾有过蛮族兵临城下、帝君为虏之事,因而建议南迁。高祖不由心动……”说着,故意一顿。
清执早习惯了他这跟说书人学的一套,忙配合的问道:“那后来呢?怎么又没迁呢?”
怀桢满意的点点头,却仍不往下说,伸出只手,往人面前一摊。
清执想了想,才反应过来,忙解下鞍旁水袋递上。
怀桢喝了一大口,方才接下去道:“是当时还是皇长子的景帝上前建言,对曰:京兆虽有过兵临城下、帝君为虏之祸,却更有过凤圣祖平定瀚海、一统南北之功——不居高屋建瓴之地,岂会有睥睨六合之心?高祖这才彻底打消了迁都的念头。当然,也有种说法是:没有迁都,是因为眼前这条澜江——澜江在凤朝时不过是建水的一条支流,自凤朝皇陵千秋城下流过,当时曾以‘沧澜’为名,后来黄河改道,才与建水两河汇流而成了现在的澜江——那些建议迁都的达官显贵们自然不会有什么俾倪之心,只因有了这条湍急的江流作第一道防线后,他们才有了点安全感罢了。”
“第一道防线?”升斗小民自从未研究过这皇舆周天的防御体系,清执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
还未等怀桢回答,却听身后朗朗笑声传来:“哈哈哈哈,柳公子,你这是读的哪一本野史,哪里采得的道听途说?这么说虽夸赞了景帝爷不假,却也未免低看了我朝其他先帝啊。”
“林先生?”凤眸难得瞪得浑圆,柳大公子显然并不服气,“怎么就是稗官野史了?这锁澜关就是景帝所修,澜江防线也是他破西羌之后布下的呀!”
来的正是林云起,闻言悠悠然摇头,打马追上两个少年,腰上的竹箫有一下没一下的拍打着马鞍,笑道:“这就更是说书人的话了:锁澜关是景帝所建不错,但最终却是在太宗皇帝手里完成,这澜江上的‘一渡一寨’更是太宗时才开始兴建的,历经数位先帝,最后才组成了所谓‘锁澜四要塞’——蒲津渡、泽临寨、锁澜关、澜州城。说景帝是锁澜防线的开拓者不为过,估计是他败西羌后,意识到了澜江防线的重要性,可若说他十来岁便能未卜先知的提出所谓澜江防线,也未免有些神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