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疑惑(补全) (2 / 3)
过得十几天,并没有任何动静,到底是小儿,便渐渐放下心来,两人仍是跟从前一样一边乞讨一边走,爬山、钻洞、露宿……所幸一路走来已是八月,天气炎热,对于乞儿来说,正是好天气——虽然挨饿是常事,挨冻却是不会。所以虽然走了不少弯路,却也到底走近了海边。
这时候的江陵和大乞儿都已经变了模样。大乞儿原先在龙游县城里当乞丐头,虽然也要讨食,却到底在自己地盘上,身上还是有几两肉,这会儿却又黑又瘦,一双眼睛都凹了进去,好在精神极好。
江陵就更不必说了,她岁数小,又娇生惯养长大,这一路下来,缺吃少穿,时常饿得前胸贴后背,渐渐地习惯了,但本已瘦成个纸片人一般的她却竟然还能更瘦,细细的脖子支楞着个大脑袋,像是随时会被折断,整个人又黑又小,越发显得一双眼睛十分的大,睁圆了几乎占了一张脸的一半,看上去令人觉得可怜又可怖,只有笑起来时仍是弯弯的,还有几分讨喜。
却所幸两人都并没有生病。顺利地到达了这座临海的县城。
这座小县城是最靠近海边最繁华的县城,江陵和大乞儿已经在这儿停留了七八天了,因已靠近海边,吹来的风里时而会带着海水的腥味,两人到处倾听此地人的交谈,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情况,这一路上,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浙江十里不同音,先前倒还好,能听懂些许。谁知走得越远便越是聱牙诘屈,竟是完全听不懂片言只字。
江陵并不气馁,她从小便听父亲说过,海边人说话特别难懂,但是只要肯用心,没有什么不能学会听懂。
小儿敏锐又似一张白纸易学习,江陵又是天生聪慧,耐心听、留意学,几日便能大致听懂简单的话语,因此适才那半大乞丐说的话她便听懂了,大乞儿却并未听懂。
刚才这一场架起因是江陵乞讨了一天,得到几个铜板,却被一直盯着他们的一帮当地乞丐抢走了铜板,大乞儿岂肯干休,他从前也是一方乞丐头儿,上位前不知打了多少架,上位后仍然时常需要打架以保住地位,这一路上几乎也就是打过来的,身手可是一直没有落下。当即便冲上去和那带头的半大乞丐打了起来,乞丐打架倒也讲究个规矩,乞丐头在打架,底下的只会瞧着——不是不能群殴,只是乞丐们又不是街头小混混,他们时常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多余的力气去跟人打架,再说谁打赢了谁当乞丐头又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要上贡。兴致高的在一旁吆喝几声也就罢了。
此际两人抢回了铜钱,便去买**的馒头来吃,江陵个儿小小的,一般都由她去买,她渐渐能看得出来到哪家买不会被骂被嫌弃,十次有八次都会多拿那么一点回来。
这个县城里的戚家店铺卖各种各样的点心,特别是菜籽油煎的圆馅饼,馅儿有包菜和肉的、虾仁的、咸菜和肉的、豇豆的,特别是纯肉的,肉用少许酱腌上几小时,加上葱花填进软乎乎的面团里,搓圆了压成饼状,放油锅里煎得两面金黄,酱肉的香味、菜籽油的香味散得满街都是。
这个饼,江陵吃过。江陵五岁的时候,江宣去杭城做一笔生意,因江陵五岁过生,江宣便带了娥娘和江陵一起去了杭州,做完生意后三人在杭州玩了几天才回家,就是在杭州游玩时,江宣带江陵去吃过这饼。
到了戚家店铺,买馅饼的人照例排成了队,江陵默默地别过脸,挪到一个角落里,角落里有一个烧火的老妈妈,看见她就笑微微地站起来,江陵把三文钱递给她:“嬷嬷我买三个馒头。”老妈妈点点头,起身去店铺后头拿了馒头递给江陵,还有一个小纸袋子,装的咸菜。
那是四个馒头。江陵摇头:“嬷嬷,我只有三文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