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拯赈陈州 (7 / 9)
马汉说:“是!”
包拯看了展昭一眼说:“四个月前,想来那是余爷下令开的粥场,一个多月前,那是陈州分堂堂主从京师奔丧而回的日子,所以他关了粥场,并且借机贱买土地。”
王朝说道:“这些所有开设粥场的人,他们的财产也都在余爷的名下,今天我们见到的那个柳少爷,是苏州城内柳家的独子,**前柳家因为大量借款给参与修玉清昭应宫之人,从而家破人亡,身怀六甲的柳夫人也不知去向,十五年前柳夫人带着三岁的稚子回到了苏州,在苏州开设了兴源钱庄,而今更有天棉,天丝布庄,丝园,桑田、米行、酒楼、客栈、也都皆是在余爷的名下。柳家是在陈州兴源钱庄关了粥场三天后,设起粥场的。”
包拯疑惑道:“三天?”
王朝回道:“是的,只隔了三天!别的粥场也都在之后的一两天开设的。”
包拯说道:“可是今天我们在柳家粥场看到的米袋,上面都标有成泰米行苏州分行的字样,从苏州到陈州千里迢迢,为何中间只隔了三天,柳家便能将米送来?而别的粥场里的米面,也都是分别来自不同各地的。”
可这些粥场为什么又要按名施粥?这名单又是因何而成?倒底是何原因,并不是很么容易便能猜到的。
公孙策看看那个小女孩,欲言又止终是没有问。
这时病着的女人因为喝了碗青菜粥,又有公孙策先前的针炙,已经有了些活泛的生气,见他们几个为此苦闷,挣扎着说:“我知道。”
几人齐齐的看向她,女人说:“能到粥场里领到粥的都是家里卖了人的,男人跟着粥场里的人去干活,家里的女人孩子老人,便能到粥场吃饭,这叫活契,还有一等我们叫作死契的,因为那些人跟着走了以后,家里人不用来粥场等粥,人在被带走的时候,米面油钱都给他们留在了家中,还留下了话,如果有谁敢欺侮他们家里的人,就去粥场吱会一声,自有人回来替他们出头。后街老刘婆的儿子签的就是这种死契,有人见他一个老太婆家里有米面,还有油,就抢了而去。老刘婆又气又吓,给气病了,没法子到粥场报信,可有人在粥场提起这件事。就有人绑了抢米的人,亲自上门给老刘婆送的药,就让那人跪在老刘婆的屋门前,说是没有老刘婆的话,就不让起身,还派了人去服侍老刘婆,老刘婆说想见儿子,那人说老刘婆的儿子去运米了,得过几天才能回来,结果过了三天,老刘婆的儿子还真就回家看了老刘婆。”
包拯疑惑的说:“死契?”
女人点头说:“就是死契,因为听那些人说,走的时候说的就是,什么时候回来都没个准日子,去哪里也都不知道。”
包拯问:“那你男人去哪了,你知道吗?”
女人灰暗的眼睛中泛出点活气来:“知道,运米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