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鹿回头 (3 / 8)
我有点醉了,想了很久,说,好像是的,远湖,曾经离我很近。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走出东七平壤馆,外面雪停了,巨大的太阳闪耀着大地,和积雪交相辉映,显得更加刺眼。我们踩在冰渣上前行,每一步都像是在滑冰。走了一会儿,甚至有些出汗。她挥挥手,打了辆车,驶上了机场高速。
她走后大概四五天,我突然想起了她的名字,非常拗口,叫杨西倌,因此我大一的时候叫她西瓜妹,因为听起来很像杨西瓜。想起来这个称号以后,我就又想起来一些关于她的事情。此时我又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朋友圈里哪个是她。岁月漫长,她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头像和名字,我来回找了无数遍,最终失败。
只恨自己常年做电台,认识了很多贫困的北漂民谣歌手,朋友圈列表一点开,全是“北城少年与狗”或者“房东的狗”,“表弟的第三件连衣裙”之类的怪名字,辨识度很低,在里面找一个人就像在石堆里找一块被标记的石头,很容易陷入否定麻木之中,习惯性地看一眼嘴里囔咕一句“不是”就换下一个。
又过了一个星期,可能快要过年了,那晚做了一期特别节目,居然有好几通电话打进来。其中有一个是建筑工人,打进来第一句话是问,这个电话会不会话费特别贵,十几块钱一分钟那种。我说,不会,正常一角钱一分钟,就是普通收费,我们是正规交通广播。
他如释重负,然后按照那期特别节目的主题,回味他的一年。他说他是南方人,和几个表兄弟来长春做木结构工程,结果五个兄弟被冻跑了三个,人一少,事情特别难做,进度慢,老板不乐意结款,后来他就报警了,老板改口,说年前结一半。我说,这个,国家应该有法律保护你的合法权益的吧。
他没有理我,而是非常正式地说,我想现在我的声音应该是通过电台传遍了千家万户,我想说这就是我的一年,虽然坎坷,但是也有收获!我马上就回南方,这里确实太冷了。我想,是啊,这里确实太冷了。
下班以后我又走到东七平壤馆,这次里面安静很多,应该是因为那天不是朝鲜人的约会日。老板给我倒了一杯酒,闻起来非常浓烈,不像是朝鲜酒。我喝了一口,然后立刻有了晕眩的感觉。我掏出手机,刷了一会儿新闻,看了会儿朋友圈,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发了一张照片,是一个碧绿的庭院,庭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一定被精心设计过。
图片放大看,上面有鼓楼区红林街道的字样。蓝底白字,像是车牌照被挂在墙上。我突然觉得这人可能就是西瓜妹,点开一看,她的朋友圈相册就这一条,不太好辨别这人身份。此时某旅行APP给我推送了一些美食,我顺势点开,下滑,再下滑,然后我点开了一个飞机的图标,订了张机票。
南方城市有鼓楼区的并不多,当天下午我背着一个包降落在福州。手机开机以后打开网约车,悲剧来得很快,这个无情的城市并没有红林街道。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站在机场国内出口,所有手机APP点了个遍,都不知道我接下来要干嘛。最终给领导打了个电话,请假,我说,我发病了,快的话三天能回去,慢的话年前估计都不能上班。
领导对“发病”这两个字非常敏感,连说三个“好”然后挂了电话。而我那一刻真的是这么想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发病了,我发誓我回去以后立刻把我朋友圈里的文艺青年都删了,有他们每天熏陶我迟早有一天起床背起包就能去流浪。
我最终打了辆黑车往市区走,司机操着南方口音,说,四十。我想也没想就侧身上了车,虽然我也不知道要去市区哪里。关于福州我知道得不多,不是为了爱情我曾经去过那里。
最终我点开了那个疑似西瓜妹的女人的聊天框,那边过了很久才接通了语音呼叫,我说,你是西瓜妹吗?她说,你终于想起来我叫什么了。我说,是的。我说,你猜我在哪。她说,不知道。我说,福州。她说,出差吗?我说,不是,我看到有个人朋友圈里发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墙上挂着鼓楼区红林街道,我想南方只有一个城市有鼓楼区,我就来了福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