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李家王孙难再安(上) (1 / 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鹧鸪天 李家王孙难再安(上) (1 / 17)
        载初元年六月,杀汴州刺史【柳明肃】。七月,杀胜州都督【王安仁】及子。杀汾州司马【毛公】。时置制狱于丽景门内,入是狱者,非死不出,酷吏戏呼为“例竟门”。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

        “月晚?”

        “是。”

        “思虑何事?”

        “儿。。。儿。。。在想。。。太后近年严惩的逆臣不可谓寡,而忠直如周侍郎、来中丞者愈来愈多,却为何杀不尽逆反之心?”

        我撒谎了,其实我本在回忆昨夜的梦境。我看到自己孤伶伶的行走在茫茫雪地之中,旷野寂静可怖,甚至竟无风雪之声。我惧怕孤独,我疾呼求救。很快,我看到了李治、李弘、李贤还有李显,然而他父子四人的身影却十分渺小,似距我有千里之遥。我恳求他们救我,他们不及回答,便逐一凭空消失于天地之间。接着,旭轮现身,那一袭十二章纹龙袍上竟布满血迹,明显是受了重伤。他唤着我,努力地向我靠近,我亦朝他的方向狂奔,但是,两人的手尚未触及彼此,他忽然没入雪地。我急忙展臂欲挽住他,他却坠入无边无际的冗长雪洞,无影无踪。我自噩梦中惊醒,心跳狂乱,泪水满面,一边哭一边安慰自己说一切安好,绝不会有坏事发生,只因我太过担心他因而才得此梦。它只是一个梦,只要我在他身边,它便只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成真的梦。

        佛堂檀香缭绕,如降下一层稀薄白雾,恍惚见武媚似正注目于我。我勉力笑了笑,悄悄侧过脸,不敢与她对视。

        武媚面向佛陀虔诚的叩首,缓声道:“大抵是他们未能自前人的屡次惨败中汲取教训。男人啊,生来轻狂,固执己见。你以为呢?”

        我双手合十,仰望高高在上的佛陀,佛陀亦凝睇于我。谁也猜不透佛陀唇角那抹细微弧度的涵义,是为众生之苦而悲?亦或笑世人放不下功名欲望呢?

        “男人向来最重’忠义’二字,他们以身为大唐的臣子为荣,效忠大唐天子,亦甘以性命护国。”

        “他们此举值得称颂?”武媚严肃的语气之下掩着些许紧张。

        “恰恰相反,他们皆是愚忠!”,我讥讽道:“许多年前,阿娘闲时读书,阿兄与儿在旁玩耍,记得阿娘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若子民不得安乐,君何如也?国何如也?太后主政惯是以民为先,忧民之忧。而朝臣们枉读经典,只拘泥于刻板准则,始终未能了悟立国之根便是天下百姓的福祉,是民心所向!这才是为官者所应在意并为之努力终身之事,而不是仅凭‘女子不得干政’的迂腐教条反对一位睿智英明的君上。其实。。。阿兄前日还对儿道,今家传天下,倘遗江山于不肖子孙,误国误民,不若古人禅位贤能,方是真正解百姓疾苦啊。”

        “旭轮明理,你的悟性也是颇高,”,武媚宽心笑道:“可惜啊月晚,可惜你是女儿身。你比那些愚昧且顽固的男人更懂得一个执政者的职责所在,唯一的职责所在。凡行事,必利民利国,方不负天赐权力。”

        “太后心系子民社稷,儿为太后骨肉,岂能不查太后所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