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北宋屏风 (3 / 4)
这场景委实太过熟悉,熟悉到展昭竟完全顾不上其他,只抬头问那端坐的老者,“敢问夏老伯,此扇屏风,您是从何处得来?”
白玉堂有些惊讶于自家猫儿难得的失态,可细细看过那屏风,却也变了脸色,顾不上夏晋轩在场,直接就上前一步,“白某知道此言冒昧,但仍请老伯告知此屏风来历。”
当初知道猫儿成年礼一事的,仅有在场之人,便是此空间是高级次空间离主空间极近,历经千载,却也不该保持的如此完整!
夏家老爹看着自己这多年未归家的儿子带来的这两位客人这般不知礼,本应生气,可是对上那青年视线,看着那青年有些发白的脸色,不知为何,竟有些心软。
夏老爹叹口气,“二位虽是客,却也未免太过着急。”
“此事涉及展某家中旧事,失礼之处请夏老伯多担待,只这屏风来历,还请老伯细说。”
“小展小白,有事坐着说,老爹最喜欢给人讲故事了,是吧老爹?”
夏晋虞端着茶水上来,看着这场面,再看看完全不敢吱声的自家弟弟,赶紧挺身而出打圆场,“我家物件,大多是有来历的,就连这茶杯茶盘都是宋时古物,原是不舍得用的,可是老爹说,这些东西若是不用,便不是家用器具了,留在那儿落灰又有什么价值,所以,你们看,这老宅就活生生的和外面的世界划分出了两个时代。”夏晋虞耸耸肩,给几人上茶,自己也捧了一杯落了坐。
经这么一打岔,展昭也从那最初的震撼里回了神,却仍旧是捧着茶杯,盯着夏老爹,目光灼灼。
夏老爹清清嗓子,“虽不知你们二位与此屏风有什么渊源,但这屏风,确实不该再有谁识得。这是十多年前一次考古归来的路上,我带的弟子们都趁着路上有景兵分两路跑去玩耍,我一个老头子就慢悠悠地绕路返程,却在心血来潮途经常州外围一个叫武进的县城的时候,正赶上有村民在打地基,挖塌了好大一块地方,吓得四散而去。我们干考古的,知道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挖着墓了,可是武进这地界,也没有什么有名的王侯,也没想能出好东西,我就好奇凑上去看了一下,谁知道脚下一滑,就掉了下去。”
夏老爹喝了点水润润嗓子,“我原以为这下完了,怕是要不明不白死在他乡。可是下面,却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夏老爹的神情有点恍惚,“那下面有暗门,我手忙脚乱不知碰到什么掉了下去,暗门打开又关上,往下面又滑了不知多远,落了地才发现,那居然是平整的石砌甬道,四周灯火通明,根本不像是地下。我一个人,虽然害怕,但是考古常用的工具包还在身上,不明方向,摸了指南针出来,一路往南走——阴宅和阳宅相反,大多是坐南朝北,要找墓主身份寻得出路,还得往正主在的地方走,这一走,就走了近百米,前方有两扇石门,推、拉、机关,什么都试了,谁想最后竟是无奈绝望之下扣了兽首门环,那门竟自己就开了,往前一看,迷梦般走进去,迎面的就是这屏风,后面的门关上了我也顾不上看了。”夏老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眼中有一种怀念,还有狂热,“屏风两侧,是满满的彩绘,还有文字介绍,墓主,是一对北宋仁宗年间出生的夫妻,两人都是寿终正寝十分高寿,那介绍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男人姓白,名芸瑞,字湛骥,江宁人士。妻子娘家姓展,小字凤仪,常州武进人,出身江南展家。”夏老爹说到这里,顿了顿,“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过那个江南展家在史书中的记录,只是后来得了这屏风,细看之下,猜这图中所绘,便是江南展家,只是那一家人是在做什么,纵是我日日观摩,却也不曾猜出。”
白玉堂攥着展昭的手——那一双握着巨阙仍能纹丝不动的手,如今,竟在几不可察的颤抖。
“那墓中图画精美,所绘衣饰纹样符合宋制,却比已知样式更为精致。那室中灯火煌煌,竟连那图画上一丝一毫的纹路都能照得透亮。我原想往前走,却不知哪里砸来了什么东西将我直接打昏,再醒来已经是半个月后,我在家中,收到了常州寄来的包裹,上面的发件人一片空白,只写了一句‘有缘者得’,我拆开一看,正是这屏风,和两盏宫灯,一张信笺。”
夏老翻出那张信笺,十多年过去,纸张竟未有发黄,就连墨迹亦是如新。
“这上面的话,我也一直没有看懂,看着似乎是那妇人留给娘家哥哥的,可是若依屏风中所示,她的娘家哥哥均比她大去太多,哪怕是再能活,也该在多年前死去才对。这上面是这么写的:‘四哥,凤仪归去,诸事安好。君墨留驻医馆,芸瑞已往轮回。惟叹开封绝响,青天不再,子孙再无开封气度,国运将断,家运亦是,三家之势不再,却无扭转之力。凤仪自幼蒙兄长教诲,此生俯仰无愧天地,惟念兄安好。凤仪已殁,将归本位,一生亲缘深厚,万事尽力而为,无悔无愧,兄长未能见凤仪自立,恐兄长挂心,留书一封,静待机缘。五妹展凤仪,敬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