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承诺?生员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承诺?生员 (2 / 6)
        展昭惊得瞪大了眼睛,“这……微臣并无战场经验,唯恐出错,这天下……”

        赵祯却笑了,“展护卫,朕既然敢将这事情交给你,自然信你。你的能力朕清楚,朕不会把这天下黎民所依附的这一场战争交给不会取得胜利的人。若是展护卫担心布阵军法不明,就来看看朕为你准备的副将,”赵祯说着递过一张纸,“这位副将是嘉祐二年(1057)年的榜眼,苏子瞻。从那一年分官,他就被分在中州为长史历练,明面儿上是在整理史料,实则被朕托付于庞太师研读兵法,受太师亲自教导。当然,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

        展昭看着这苏子瞻,担心的却是另一方面。

        大家可能疑惑,这苏子瞻,谁啊?哪位?

        若是换个叫法,大家可能就都熟悉了——这个人单名一个‘轼’字。

        苏轼。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在1057年那一届传奇般的科举之中,因为贡举欧阳修在那被装订了的卷子里看见苏轼文章,却误认为其文乃是欧阳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不好给高分,而迫得拆卷见名之后苏子瞻退居榜眼。不过苏东坡到底不是平凡人,在其后嘉祐六年(1061)年的名为‘三年京察’的制式考试也就是低等官员参与的比科举取士更加严苛的、由大官员举荐报名的尖子班考试中拿到了第三等。

        这可是整个大宋‘三年京察’制度延续的几百年中,唯一的一个第三等!一二三四五这几等,一二形同虚设,故而三等为最高,而这苏轼,拿到了几百年中唯一的最高奖,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这苏轼,是大宋立朝以来,难得的人才!

        不能不说,1057年是中国科举制上传奇的一年,不只因为这一群后来著名的大文人有不少都从这一届中步进官场,也不只因为这是因为欧阳修任贡举而使得沿用多年的“太学体”取士就此改革为新文制,更重要的是,这是有宋一朝第一次对殿试之人全员录取,再不用有人在最后一关卷铺盖黯然离场。

        虽是早了些日子通过了将科举自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的法案,但是这实践着将所有进了最后一关的人都留下也确实不能不说是一种突破。

        估计从那时候开始,赵祯就已经在为了襄阳王在未来有可能的动作而尽可能的招揽可以用得上的人才了。

        但是就展昭在上辈子对宋史的研究中,苏轼其人并无在此时有军伍生活的记载,尚且初出茅庐的苏轼……没有经历生活的磨砺,也还没能有那般大开大合的胸襟,这行军布阵,真的能交给他么?

        展昭自认军法布阵这点上自己的能力并不弱,但赵祯并不知道。所以才会给他拨来这么一个智囊,但是,这智囊却是个极有风骨傲气的文人。

        并不是展昭对文人有什么偏见——他对大人和先生都十分尊敬——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大宋的文人已经被养的太刁,又太自傲狂妄,可是行军之事牵涉诸多将士性命,若是到时候主将副将意见不合,最可能受到损伤的不是别人正是这群将士,展昭从来不喜欢叫别人去做出这种牺牲,为上位者的错误付出代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