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宠物•旧人 (2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宠物•旧人 (2 / 8)
        曾经我是很喜欢王安石的,幼年的那一首《梅花》曾经让我无比仰慕这个性情高洁的人;一首《明妃曲》让我暗暗钦慕他忧国忧民的高义;一首《登飞来峰》让我看见了他的凌云壮志。

        然而,后来在“道”内训练,被安排主攻秦史和宋史的我在对有宋一朝的资料进行整理的时候,跳出个人的好恶,重新评断这个人,我不得不说,我之前的认知,真的太过幼稚。

        若他性情高洁如诗,便不会为官;若他忧国忧民,便不应在受到任命时一次次地推拒;若他真有凌云壮志心怀天下,便不应在新政中实行不符合那个时代的青苗法,不应为了所谓新政导致整个北宋中央的文人的分裂。

        丝毫不夸张的说,北宋,就是从这个时候走上了注定灭亡的道路,这其中,王安石功不可没。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分歧,最多只是个人意见上的分歧,无伤大雅。这两人的分歧之所以会伤及整个北宋的命脉,就在于结党。

        史上并未明说其二人如何结党营私,或许就“营私”而言这两人真的没做,或者说没怎么做。对其描述,通常是以保守与改革称之。

        无产阶级专政下,中国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民普遍就对改革一词有了好感,觉得凡是改革,一定是好的——其实不然。新民主主义改革确实是好的,对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都具有极高的积极意义,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北宋发生的这一场改革,也是好的。

        根据**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匹配时才会有稳定发展的社会、经济。那时的北宋,生产力真的不低,兵力也不若大家想象的那么弱,这个时候提出改革,提出青苗法收取贷金,加上各地官吏的推波助澜强行推广此法借之收息敛财,不但达不到其预想的提高农产量增加税收的目的,反而是破坏了原来既成的经济体制,给当时的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造成了经济的混乱,社会的不稳定。

        于是可以说,这位饱学之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得上是宋的罪人。

        他的一时冲动,一时意气,一时抱负,毁了太多东西。

        结党,其实是一种经常在文人内部发生的现象。文人这种东西,有个奇怪的习性,自古喜欢内部相轻,喜欢勾心斗角来回倾轧,起因,却很可能不过是某伤了某某的面子,于是某某找到他的朋友某某某,倾诉委屈,某某某为了给某某报仇,就又找了几个朋友去向某找回面子或者说场子,于是某的团体就和某某某带领的以某某为中心的那群人分立了。

        朝堂上,文人抱团,各自为政之事其实常见,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积极性——帝王权术,在于平衡,小团体间适当调节便极易得到平衡,不似大团体关乎过多利益,不好下手。实在有不能调控的,就直接杀了编个罪名,甚至是**的罪名都是可行的。

        可是,一旦朝堂文人几乎分立成两个大团体且遇上赵祯这么个性格软弱——至少外表如此——的帝王,对朝廷、对朝代,便绝不会是一件好事了。

        文人倾轧绝非简单的政见不合,更多的涉及个人感情。政见不合据理力争乃是朝廷之幸,如庞籍、包拯、范仲淹等,绝对是值得尊重的人,因为他们考虑的角度乃是现实背景下的家国天下,出发点为的是国家,最终得到保障的是诸多百姓的生活安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