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一五、结束与开始 (1 / 4)
在忙碌与等待之中,曹丕葬礼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八月二十七日是个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日子,阳光灿烂得不像话。在这样的天气举行葬礼,也许反而是不错的机会,适合与过去告别,也适合迎接新的开始。
宫里的祭拜仪式结束之后,曹丕的灵柩已经被运至太庙停放。一大早,文武百官身穿丧服来到太庙,按照太常官员的引导,依各自的官职高低排列成队。护送的禁军在甲胄外穿着粗布丧服,马匹戴着白色的辔头。等到了出殡的时辰,由国师星寰主持,曹丕的灵柩被抬上牛车,从洛阳东门出城。洛阳全城闭市,围观的百姓身着丧服,肃然站在街道两侧,哀悼的气氛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冷。
星寰今天也破天荒头一次穿上一身白色的衣服。但他穿的不是丧服,而是普通的棉制白布做成的长袍。头一天晚上他在我面前拿出这件衣服的时候,我还取笑他,说以为他就只有黑色的衣服呢!他笑笑没说话。其实他穿这件白衣真的很好看,与平常的黑衣装束截然不同的气质,不知为什么他平常不肯穿。而且那件衣服看上去并不是新做的,不知有什么样的渊源,让他在身边留着这样一件衣服,却又不肯穿。
白衣的星寰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以曹叡为首的皇室成员跟着牛车为曹丕扶灵,接下来是文武百官。以我的官阶,只能站在队伍中间,根本看不到前面的状况。但我一大早赶到太庙时看到了司马懿。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脸颊瘦得甚至有几分凹陷,粗布缝制的丧服穿在他高大的身体上空荡荡的。他到得比任何人都早,在清晨人迹寥寥的太庙中,独自与曹丕的灵柩做了最后的告别。
出城向东三十里,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走了一个多时辰,抵达了曹丕生前就为自己准备好的埋骨之所。在星寰的主持下,葬礼在提前搭建好的祭坛上举行。曹丕的丧表是曹植写的。他的绝世文采再一次令所有人惊叹,发自肺腑的哀悼之情也令听者唏嘘。在八月末的洛阳清冷的秋风中,一代开国帝王曹丕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曹丕的首阳陵完全遵照他生前的遗愿,不封不树,不与妃嫔合葬,不留任何地面建筑,也不用任何贵重器物陪葬。据说是因为曹丕年轻时看到洛阳城外邙山上的汉代帝王陵寝被盗贼和军阀劫掠破坏,洗劫一空,墓室内的尸骨被随意破坏丢弃,对他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他生前常对身边的人说,自古没有不亡之国、没有不死之君。倘若死后因为陪葬品丰厚而被人盗掘坟墓、弃尸荒野,实在太惨了,他不希望自己死后遭受这样的痛苦,所以三番五次强调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处理自己的身后事。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我很欣赏他这种想法。
安放棺木、填埋封土都必须按照算好的时辰严格执行,最后在陵墓前做了祭祀仪式,曹丕的葬礼终于完成了。他的谥号“文”也是自己临终前指定的,庙号“世祖”则是位列太庙的尊号。魏文帝曹丕的时代结束了。
当天回到家已经快要傍晚了,大家都感到疲惫不堪。星寰告诉我,他打算明天就进宫向曹叡辞行。我很惊讶,忍不住出言挽留,他却说早走早好,不宜久留。我听他这么说,觉得他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只得接受。
他果然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又换上那身我已经习惯的黑衣,进宫向曹叡谢恩并辞行。曹叡这一次没再挽留,很痛快地答应了,并赐给他许多财物,星寰也没推辞。他休息了几天,让我陪着他挑选了一匹好马,又置办了一些东西,做好了远行的准备。我知道分别之日越来越近,便尽可能推掉所有应酬,尽量跟在他身边。但他始终不肯接受我送给他的东西,购置马匹和其它物资的费用都坚持自己出。我拗不过他,只好作罢。
临别前一天,他要我陪他一起去了邙山。
我们没有骑马,备了一辆车,离开洛阳城,向着北面的邙山走了十几里,在他的指引下,来到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坡。这地方在我这个外行眼里也能看出,风水相当不错,势如太师椅,藏风纳气,绝对是很理想的墓葬位置。星寰让马车停在坡下,带着我步行登上山坡,果然看到山坡上有若干座精心树立的坟墓,看起来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才有能力为先人树立的。
“先生,这些坟墓是……”
“予此番离开洛阳,或许数年不会回来。临走之前,无论如何,想要再见故人一面。”星寰淡淡地说,看了我一眼,“也是想让公子见见予的故人。”
我脑中掠过一个猜测。果然,他带着我径直来到一座不太起眼的坟墓前。我定睛一看,朴素的墓碑上用古朴的隶书刻着墓主的名号——“大汉尚书令荀公讳彧之墓”,时间也用的是汉朝的年号,“建安十七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