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一、生前死后事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一一、生前死后事 (3 / 4)
        “在我心里,我们从未分开。”我凝视着他,追问:“你呢?”

        他看着我,刚想回答,外面一阵脚步声匆匆而来。我们急忙各自别过脸去,装作生疏的样子。一个内侍赶来通报,说曹丕醒过来了,叫曹叡进去见他。曹叡看了我一眼,跟着内侍走了,我也努力平复心绪。不管心里有多堵,现在最要紧的是曹丕的事,并不是让我们谈感情问题的时机。

        曹丕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所有人都看出了这一点。聚集在嘉福殿外的人都不敢离去,不断有重臣奉诏赶来。陈群、钟繇、蒋济、刘晔、曹真……所有我认识不认识的魏国重要人物都来了。几乎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是官阶和资历高高在上的顶级重臣,或者是曹丕的直系亲属。就连星寰也有“国师”这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头衔。只有我一个人格格不入,混在一群前辈里面特别扎眼。

        到了下午,曹丕已经水米不进,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御医已经宣布束手无策,星寰也不再做更多的治疗,皇室和重臣没有人再去责备他们不尽职。在一段比较长的清醒时间里,曹丕宣布了正式的遗嘱——他驾崩之后,谥号为“文”,薄葬,不封不树,不许用任何贵重物品陪葬。这是从曹操开始推行的薄葬风气,曹丕反复强调不许违背他的意愿。皇位传给太子曹叡,这是毫无争议的。陈群、曹真、司马懿、以及远在扬州的曹休并立为辅政大臣。安排好这些事之后,曹丕再次陷入了昏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寝宫内外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命定的时候。曹丕的后宫嫔妃都围在他身边,还有他的子女们。曹丕的子女并不多,之前有个年幼的儿子夭折了,目前加上刚刚一岁的曹晟在内,只有九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有一个未出阁的妹妹金乡公主。后宫家眷在寝宫内陪伴,外姓朝臣聚集在寝宫旁的偏殿。焦虑的气氛笼罩了所有人。

        我本想离开。我的身份实在与这些人差别太远,待在这种场合显得不合时宜。但我心里又不舍得离去。我放不下曹叡,尽管我知道现在这样的局面,我无法接近他身边,更无法给他任何安慰。进退两难的时候,是星寰开口让我留下。他叫我等在宫里,等着陪他一起走。

        他很清楚自己的立场。正如他所说,所谓“国师”不过是个临时头衔。一旦曹丕驾崩,他在宫内将失去所有的保护,曹叡会不会继续为他提供保护很难说。我的确不能在这个时候弃他于不顾。

        不过我还是谨慎地远离了权力聚集的中心,有意识地待在外围,免得惹人注意。这时候也没有谁还有心情相互攀谈,平日里能言善辩的名士们都保持着谨慎的沉默。整整一天,没有人提起吃饭的事,好像每个人都不觉得饿一样。我隐约察觉到,在这寝宫之外的地方,负责礼仪的官员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着皇帝大行之后所需的繁琐用品。

        我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与太子妃不期而遇。

        未时末,一个年轻的华服女子在内侍的引领下匆匆进宫,刚好与在院中徘徊的我迎面相遇。内侍急忙提醒我:“南中郎将,这位是太子妃殿下,还不拜见?”

        我没想到会这样猝不及防地见到曹叡的正妻、太子妃虞氏,怔愣片刻,目光已将眼前的女子打量一番。中等身材,纤细的身型,瓜子脸、杏仁眼,高挑的鼻梁,飞入鬓间的柳眉,绛红的樱唇,年轻的脸洋溢着青春的娇美。尽管在这样的场合,她的衣着装扮收敛了艳丽,依然掩盖不住她整个人的锐气。这女子美则美矣,但我一见就知道,曹叡不会喜欢她。

        倘若没有曹丕告诉我的毛氏一事,我怕是难免要沾沾自喜了吧?我忍不住自嘲,但礼数还是要遵守,便对她行礼道:“南中郎将夏侯称,见过太子妃殿下。”

        “南中郎将……”虞氏的声音也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高傲,“你就是与殿下交好的那个夏侯中郎将?”

        “承蒙殿下不弃,之前在京城的时候,臣与殿下有些来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