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〇六、针锋相对 (3 / 4)
“出征在外数月有余,我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父皇的病情,对卢侍郎的话也有几分半信半疑。卢侍郎遇害之后,我心中更是不安,一度郁结成疾,这才冒着抗旨不遵的大罪,先行返京。想着若是父皇龙体果真好转,再出发东巡也不迟。——却是自作主张了,惹得父皇动怒。”曹叡说得情真意切,还看了我一眼:“父皇虽然不曾责罚于我,却将这罪过一并算在中郎将头上,我心里对中郎将也是过意不去。”
陈群边听他说边点头,面带慈祥之色,神情十分专注。能看出他对曹叡印象相当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也能了解到他的立场,应该是站在曹叡一边的。在我印象中,至少我两年前离京的时候,曹叡与这位朝廷的栋梁之臣还没有什么交集。这两年他虽说表面上与朝臣保持距离,实际上应该做了不少努力。
“殿下的身体没有大碍吧?”曹叡说完之后,他关切地问道。
曹叡微微笑道:“多谢令君关心。大夫说是忧思过度所致,调理之后,已无大碍。”
“那就好。”陈群满意地点头,“陛下病势日渐沉重,还请殿下务必保重身体,万万不可再出差错!”
曹叡再次含笑道谢,陈群的怒气消了不少,两人一幅皆大欢喜的表情。我也看明白了,陈群应该是拥护曹叡正统地位的代表人物,卢鉴送去的圣旨,也许真的瞒过了他。
我很确定那道命令曹叡东巡的圣旨出于曹丕本人的意愿,但他需要有一个或者几个执行人,将他的意愿形成落在纸面上的文字,还得绕过尚书台,经过合法的流程送到卢鉴手中,由他送出京城。这些流程,一个躺在病榻上的皇帝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替曹丕办成这件事的人不是尚书台之长陈群,那会是谁呢?
曹叡和陈群聊得很是投机,再次印证了我对二人真实关系的判断。曹叡把自己这次南征江陵的经过讲给陈群听,并且向他添油加醋地吹嘘我的功劳。到后来,我也加入他们的谈话,谈了我对江陵形势的见解,引得陈群不胜唏嘘。
“想当年武皇帝从赤壁退军,留下江陵孤悬在外。以忠侯之勇,也未能守住。夏侯中郎将年纪轻轻,两年来守得江陵固若金汤,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陈令君过奖,末将不敢居功。末将能守住江陵,也与吴蜀两国实力变动不无关系。当年吴军猛将如云,以倾国之力围困江陵一年多,领军的周瑜堪称江东第一名将。忠侯大人能够顶住压力固守江陵,末将实在没有这份勇气。如今吴军宿将多半退隐凋零,西蜀也因为刘备的轻率之举元气大伤。末将在这当口捡了个便宜,守住了江陵城,并非是末将有资格能与忠侯大人相提并论。”
“呵呵,年轻人戒骄戒躁,不以功劳自居,实属不易。老夫看来,南中郎将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
我赶紧顺竿爬:“今后还望令君多多提携!”
正说着,门外的内侍高声通传道:“抚军大将军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