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七、两道圣旨(下)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九七、两道圣旨(下) (1 / 4)
        高堂隆并没有不通人情到在晚上也拉着太子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但两天后,又有一名使者来到江陵,带来了又一封皇帝诏书。

        这天傍晚,城门都快关了,几个风尘仆仆的人出现在城外大营,声称奉命前来颁布诏书,要求立刻进城面见太子曹叡。城外的夏侯尚和夏侯霸颇感意外,因为前来颁旨劳军的高堂隆刚来没两天,又来一道圣旨实属反常。然而他们两人却都认识为首的使者,此人名叫卢鉴,官任兵部郎、加官散骑侍郎,是吏部尚书卢毓的族侄,出身范阳卢氏,这两年在京城算是挺出风头的青年才俊,时常有机会出入皇宫。夏侯霸久在京都,自然与他相识,见是熟人便立刻把他带入城中去见曹叡。

        卢鉴进城的时候,我正和黄权在水军营交接,传令兵紧急前来传令叫我们过去,我们两人才匆匆赶到县衙,城内城外的高级将领都已到齐。当着我们的面,卢鉴展开诏书,读过前面的开场白、例行套话之后,宣布——

        “……着镇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夏侯尚,择选两千精兵,留驻江陵,巩固江陵、夷道两城之守备,谨防东吴贼寇再行进攻。荆州境内其余将兵各归本处。原江陵留守、南中郎将夏侯称,随同禁军入京听诏。着中领军夏侯霸,带领南征禁军,即刻启程回京。太子曹叡携本部兵马,以朕之名,东巡扬、徐、青三州及沿途重镇,慰问将士,巡查边防,尽速出发,不可延误。太子少傅高堂隆、兵部郎卢鉴,一并随行。钦此!”

        话音落地,众人皆惊。我倏地抬头盯着卢鉴,从他那张年轻的脸上捕捉到一丝不怀好意的浅笑。一同接旨的其他将领忍不住面面相觑,但谁也不敢开口说什么,目光最后都落在曹叡身上。

        按照职级,跪在最前面接旨的是曹叡和高堂隆,第二排是夏侯尚与夏侯霸,我的位置在第三排。我的目光落在曹叡的背影上,见他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姿势端正。即便是听到这样一道圣旨,即便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身上,他依然一动不动。良久,才稳稳地说了一句:“臣曹叡领旨谢恩!”双手高举过头,接过了卢鉴递给他的圣旨。

        我看不见曹叡的脸色和眼神,但我能看到卢鉴。他把圣旨递到曹叡手里之后,紧接着语调轻佻地说道:“臣离京之前,陛下千叮万嘱,要臣务必好好跟随太子殿下,东巡诸州。太子殿下可不要辜负陛下期望呀!抓紧收拾收拾,尽早出发吧!”

        曹叡平静地回答:“臣谨遵陛下旨意。”

        “且慢!”高堂隆缓缓起身,盯着卢鉴:“本官想问问卢侍郎是几时从京都出发的?为何与本官脚前脚后仅仅相隔两日,侍郎便赶了过来,带来这么一份内容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圣旨?”

        卢鉴脸上挂着虚假的礼节性笑容,对高堂隆道:“少傅大人携带大批犒军物资,走得慢些理所当然。本官比大人晚了足足十日出发,为早日将这份加急的诏书送到,丝毫不敢怠慢,昼夜兼程,这才赶在今日到达江陵,总算不负陛下嘱托。”

        高堂隆眉头紧拧,对曹叡道:“殿下,请核实一下诏书上的日期。”

        卢鉴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一点都没憋住。因为高堂隆这么一说,等于公开质疑他说谎。曹叡看了一眼卢鉴,又看了一眼高堂隆,微微一笑道:“诏书上日期明明白白,普天之下应当无人胆敢如此大胆,信口雌黄。我看卢侍郎这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想必昼夜兼程赶路,十分辛苦。只是不知父皇为何特意差侍郎如此急切送来这份诏书?即便是按照前一封诏书的旨意,我等已经动身回京,路上接到了侍郎送来的圣旨,当即调转方向也是来得及。”

        卢鉴呵呵干笑两声,答道:“除了对殿下的安排,不是还有军队的重新调配吗?陛下担心诏书来不及送到,镇南将军已经动身返回宛城,再要重新折回来,未免过于折腾。本官若能赶得上,自然是最好不过,也免了镇南将军的麻烦。”

        夏侯尚勉强笑笑:“多谢陛下体恤,也辛苦了侍郎一路奔驰。”

        “职责所在,责无旁贷!”卢鉴底气十足地回答。看他这样子,想必没有说谎,诏书上的时间和他拼命赶路应该都是真的。

        高堂隆眉头紧皱,显然并不能接受这个说法。曹叡抢先道:“卢侍郎从洛阳一路加急赶来,想必舟车劳顿得厉害。本太子这就叫人带侍郎前去安顿,沐浴更衣,今夜便请好好休息一番,军务等事,明日再议不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