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九六、两道圣旨(上) (3 / 4)
他在等召他回京的圣旨。
若要说是我给了曹叡某些幻想,我完全不能否认。确实,自从我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他之后,他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细微之处还是体现出了一丝丝的兴奋和期待。尽管他掩饰得非常好,即便是在我面前,我还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期望我的猜测能够实现,自己能够抓住这份命运。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多多少少是有些着急的。
圣旨不到,我也跟他一样着急。我当然不是盼着曹丕赶紧死,只是我知道曹丕的英年早逝是历史的必然。既然改变不了曹丕的命运,我所在意的就不是他的生死本身,而是在那之后,必须确保曹叡成为下一任皇帝。不该出生的弟弟已经出生,不该夺下的江陵城也攻了下来并且守住了。一切都在变化,我不敢对曹叡继位一事掉以轻心。
所以我们一边甜蜜地厮守,一边沉默而心照不宣地等待着圣旨的到来。即便那意味着我们将要马上分离。
等了二十多天,直到六月下旬,从京城前来的使者才携带劳军物资姗姗来迟,出现在江陵城外的军营。曹叡赶忙带着所有的高级将官前去迎接使者。奉命前来劳军传旨的人名叫高堂隆,是曹叡非常熟悉的人。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不久,高堂隆便被拜为太子少傅,也就是他的老师。高堂隆出身经学世家,本人更是精通儒学经典,性情刚直不阿,对曹叡的学问和品行指导都很严格。曹叡偶尔跟我提到他,都是一副退避三舍的口吻,还开玩笑地说过,我俩的关系被谁知道都行、但绝对不能被少傅发现。因而看到前来传圣旨的人是他,我心里也免不了绷紧,不由自主地心虚起来。
诏书中规中矩地赞扬了全军将士退敌有功,承诺回到京都洛阳之后会按照功劳大小进行封赏。眼下士兵们得到的赏赐是每人一匹布,从中央军到地方军人人有份。除此之外,还有美食和美酒的犒劳。军官等到回京之后论功封赏,地方驻军的赏赐也会随后颁发。
接着又对军队的调动做了安排,曹叡和夏侯霸的中央禁军即日启程回京,夏侯尚和曹泰的地方军则“待江陵事毕之后各回驻地”。一句话,各回各家。唯一例外的是让黄权麾下的部分水军留下来,作为对江陵兵力和战船的补充。而黄权本人,则率领其余水军返回洛阳。
有了赏赐,兵员的安排也合情合理,皆大欢喜,曹叡面含笑容地从自己老师手中接过圣旨,其余将官也都为能够回家感到高兴。只有我心情复杂,一方面为曹叡终于能够回到曹丕身边的权力中心感到放心,一方面也为马上就要到来的分离黯然神伤。
人群中,我感受到夏侯霸的目光,带着同情注视着我。我垂下眼帘,避开了那道目光。
无论如何我终究是要接受聚少离多的现状。我需要军功,他需要皇位。没有这两样,我们或许连命都保不住,何谈感情?
当晚,曹叡在城中设宴为高堂隆和随行官员接风洗尘。宴席颇为简朴,菜式和助兴节目都能看出,花了心思准备,但尽可能控制了花费,并没有特别破费的菜肴,更没有酒。我看着在高堂隆身边礼仪周全的曹叡,猜想这顿简朴的宴席八成是为了迎合老师的品位。这位老师看起来的确是个严肃人物,难怪在史书中留下了“直言进谏”之名。
也因此,曹叡特意把老师安排在别的地方休息。理由是县衙已经住满了,把他安排到了县衙附近一处宅院中,距离不远,但总算不在一个院子里。
宴会结束之后我俩心照不宣,极尽缠绵。近在眼前的分离让我们都想抓住最后几天的机会,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再度拥抱会在何时何地。直做到精疲力竭油尽灯枯,我们才心有不甘地收手,仍然抱在一起不愿分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