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时光如梭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六九、时光如梭 (1 / 2)
        我站在船头上,乘着江面上凛冽的北风,注视着江陵城的水门在眼前缓缓打开。舰船减速驶入城门,水上岸上都是一片忙碌。我不等船完全停稳,便踩着踏板几步跃上岸,不费吹灰之力,倒把岸上等着接我的陈庆和其他士兵吓了一跳。

        “将军当心些!船还没停稳呢!”

        “不碍事!不碍事!你们把船停好。陈庆,这几天城里有什么事吗?”

        “回禀将军,城内并无大事,只是有些不甚紧急的日常公事,按照将军临走前的吩咐,下官禀报给沈护军处理了。”

        我应了一声“好”,大步流星走到牵着战马的亲兵面前,抚摸了一下墨云乌黑柔亮的毛发。已经陪伴我五个年头的战马打着响鼻,亲昵地蹭了蹭我的手掌。我拍拍马头,翻身上马。在我身后,陈庆等亲兵也跟着上马的上马,步行的步行,一道进入江陵城。

        转眼间,我接管江陵的驻防已经一年零四个月了。我在黄初四年九月中旬到达江陵,时至今日,已是黄初六年一月底。虽说马上要进入二月,正月的朔风还是恋恋不舍地盘踞在长江两岸的这片土地上,迟迟不肯让位于即将到来的春天。

        在这十六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很多事。自从来到江陵、与夏侯尚完成防务交接,我几乎一刻都没有停下来。我全面清点了江陵城内外所有的兵力、粮草、器械,包括战船战马、弓箭刀枪全部的数量质量。这些事当然夏侯尚也有做,但我细化了他原本使用的账本目录,便于更为精确地掌握物资的储备和使用情况。

        与此同时,我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熟悉我所有的将官,包括驻扎在城外百里洲上的别队。我让自己能够认出每一个中级以上的军官,对于士兵和下层武官,也尽可能去熟悉。之前两次南征给了我经验和信心,我熟练运用精湛的弓马技艺,恩威并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加上之前两次南征立功带来的口碑和名声,我很快在江陵城的士官当中确立了自己的威信。

        如果说对于战场和军队,之前的历练已经给了我比较充足的经验,江陵带给我的全新挑战则是对城市居民的管理。三国时期许多地方军政合一,守将既是军队的最高长官,也兼有地方官员的头衔。江陵这种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如此。曹丕没有另外在江陵设置行政官员,而是给我挂了一个江陵县令的头衔,让我兼管民政。虽然是小小一座城池,军政大权都在我一人之手,仍是莫大的信任。这要搁在以前,我说不定就膨胀了。然而风风雨雨都经历过了,何况我心里还有更大的目标,这么一点小小的权力,还不足以让我得意忘形。

        我把这当成难得的机会,尽心尽力地尝试和摸索如何领兵、治民、经营一方。星寰不在,曹丕也没有派遣谋士给我,我就自己寻找,结果还是江夏太守文聘推荐了一个人给我。这人叫做沈钟,字铭声,南郡人,比我年长十岁,在当地颇有才名,文聘将他延揽在身边做幕僚,又推荐给了我。我用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为人公正,施政有方,便放心将江陵城中的大部分民政事务交给他处理,给了他江陵长史的官衔。官职低微,待遇不高。没办法,江陵城边界不稳,周边势力犬牙交错,魏国朝廷觉得暂时没法在这里置郡。我自己的官都只是“县令”,实在没法给下面的人更高的官职了。这人也不跟我计较什么,做事利落,把小小一座江陵城打理得井井有条,据我观察也从没有中饱私囊的小动作。于是我也有意无意地给他一些额外的补贴,他照单收下,做事一如从前,也不额外奉承我什么的,让我愈发欣赏。

        稳固了军政民政,我格外用心在水军的建设上。我自己本来是不习惯也不了解水战的,特别是我还有晕船的毛病。因而无论是星寰还是蒋济、曹休等人,给我的建议都是要巩固水军,才能巩固整个江陵。这个建议我认认真真地听了进去,首先就是克服自己的晕船毛病,其次是重用水军将领蔡平。

        这个蔡平是当年刘表麾下的荆州水军将领蔡瑁的族侄。荆州蔡家也是当地名门,蔡瑁等人奉刘表的幼子刘琮投降曹操之后,一同迁居邺城重新安家,蔡瑁就此脱离军职,但他的族侄蔡平却脱颖而出,成了曹魏为数不多的水军将领。之前夏侯尚镇守江陵的时候,就用他统领水军,我接手之后对他更为重用。起初蔡平看不起我年纪轻,晕船又不懂水战,态度傲慢,并不把我放在眼里。他虽然知道我是攻下江陵的首功,但他并未参加江陵之战,打从心底认为我不过是运气好,再是曹丕宠信,并无真才实学。

        我对症下药,给他展示了一下我的真才实学。我尽管不通水战,自己是旱鸭子又晕船,但我有对后世一千八百年人类航海史演化的了解。我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船型,在原来的战船船身两侧各装了两个大车轮,把水车的原理加入到船的设计中,使得船速大为提高。我记得这种船在后世唐朝、宋朝的时候很流行,叫做车船,我让这东西提前问世了。不过我终究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虽然提出了思路,实际设计完成的还是造船工匠。因而这东西造出来之后是不是能达到后世的技术水平,我自己也不太清楚。

        尽管如此,实物下水之后,以蔡平为首的整个江陵水军都震撼了。在船的体量相同的前提下,车船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好,与敌交战时无疑会更具优势。蔡平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再不对我有半点不恭敬的言行。我真正在江陵树立起不容置疑的个人威信。

        到了江陵县衙,我下马入内,以长史沈钟为首的县衙属官前来迎接。行礼过后,我问道:“辛苦长史留守。城中可有什么事务?”

        沈钟答道:“将军放心,一切安好。前日有一批粮草从襄阳运来,属下已经接收入库,登记在册,将军随时可以过目。”

        我点点头。这时间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城里粮草有些匮乏,为防万一,我上报给宛城的夏侯尚,调拨了一些过来,以补充城内不足。这一年多来虽说没有大的战事,但小规模的遭遇战、冲突战断断续续也打了不少,城里的物资消耗始终在一个不算低的水平。

        “马上开了春,春耕也不能懈怠了。今年就照我说的,让士兵分组,轮流参与耕作,做长远打算。”

        “属下知道,这几日已经在安排了,正等着大人回来,与大人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