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三、秋后算账(下)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五三、秋后算账(下) (2 / 4)
        而徐晃军中瘟疫一起,曹丕火速派我护送一双儿女回京,被迫降低了身边宿卫的力度。臧霸重金聘来游侠死士潜入宛城刺杀曹丕,混战惨烈,曹丕受伤。而我留在他身边负责宿卫的亲兵田玮,在当夜的混战中不幸战死。

        星寰在曹丕遇刺当夜赶到宛城,但是等他入城的时候,血战已经结束。曹丕的伤是他给治的。在他救治曹丕的同时,跟随曹丕出征的侍中刘晔封锁了消息,全城戒严,同时迅速调查刺客的来历。直到曹丕脱离危险,刘晔也在星寰的帮忙下得到了初步调查结果,怀疑行刺的幕后主使者来自前线的某个将领。曹丕毫不犹豫地锁定了臧霸。他其实早就对臧霸有怀疑,并多方调查,掌握了不少臧霸图谋不轨的证据。只是他一开始并未想到臧霸这次勾结了曹彰。当他截获臧霸送给曹彰的信时,深深地感到震怒。

        而那封信,是星寰要陈庆埋伏在信使必经的道路上,截获下来送给曹丕的。

        恼怒的曹丕决定将计就计,给自己来一个“诈死”。他迅速夺了臧霸的兵权,把他囚禁起来,同时叫刘晔模仿臧霸的笔迹伪造了一封密信,依旧送去给曹彰。他想借机让曹彰在京城闹一闹,把和他们一样有二心的文武官员吸引出来。再者,刚好也趁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处理掉自己的弟弟曹彰。至于京城方面,他完全不担心。他在派星寰回京联络司马懿的同时,带回一纸诏书,下令由夏侯霸统率京城内外全部禁军,配合御驾回京之日一举镇压乱臣贼子。但他不知道夏侯霸被曹震下了毒,差一点命丧黄泉,因而这道命令没能执行。

        即便如此,京城的局势也不需要过多担心。曹丕知道只要自己一回来,曹彰便失去了立足根基,不攻自破。因而他把前线军务全权交托给征东大将军曹休,带着亲征的原班人马昼夜兼程往回赶。实际上在我离开宛城之后不到十天,曹丕也跟着出发了。

        另一方面,被蒙骗的曹彰一直以为臧霸的行刺计划成功,便按照计划杀死自己的监国,离开封地赶赴京城,找到了母亲卞太后,在京城展开计划。曹彰身边当然也有臧霸的人,否则他根本摆脱不了封国官员对他的严苛限制。

        在京城发生的事我都知道了。也正如我所推测的那样,卞太后是知情者。对于太后来说,两个都是她的儿子,既然大儿子死了,让次子来接过权柄或许没有什么不对。她一直对曹彰的话深信不疑,认为曹丕真的因为疫病在宛城突然驾崩了。

        曹彰在京城的同党,最重要的就是中护军曹震。同为宗室子弟,他们从小就认识。曹震对于父亲曹洪被曹丕剥夺官爵、败坏名誉一事感到非常愤怒,与曹彰一拍即合。在我失踪之后,夏侯霸四处打听我的消息,进宫也进了好几次,曹彰觉得这样会坏事。他想试着争取夏侯霸的支持,便授意曹震请夏侯霸吃饭,向他和盘托出。夏侯霸听完之后脸色发白,严词拒绝。但双方都知道,这种事一旦说出口,就没打算让你拒绝,拒绝的话等于是签下了自己的死亡通知书。夏侯霸拒绝了,曹震没有当场杀他,却选择了下毒这种不太光彩的方法。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除了积极参与的曹震,还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参与者,需要花时间调查清楚,但曹丕已经表示绝不姑息、严查到底。星寰说他这一次非常生气。这不仅是一次犯上作乱的阴谋,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任城王曹彰组织的阴谋。”对曹丕来说,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夏侯霸叹息道:“我也是万万不曾想到,任城王和曹震竟有这样的心思。不论陛下对待宗亲的做法是否妥当,任城王终究是陛下的亲弟弟,真不该被臧霸这等外人挑唆。做下这样的事来,即便陛下有心宽宥,也没有余地转圜……”

        我偷偷看了一眼夏侯霸。我倒觉得曹彰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撺掇,他是自己想做这件事的。他不甘心就这样被困死在封国的狭小围墙之内,他想豁出去试一次,拼上性命赌一把。

        阴霾的天空自顾自地下着雨,仿佛要用倾泻而下的雨水冲刷掉几天来始终紧绷的气氛。又像是上天在无言地哀悼,哀悼流水般逝去的野心和欲望,以及注定将一同逝去的生命。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曹彰必死无疑,不确定的不过是时间和方式而已。到第三天,雨终于停了。一场大雨缓解了京畿地区的旱情,朝野欢欣,大臣们纷纷上表向曹丕祝贺,称赞他英明神武,感动上天降下甘霖缓解旱情。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被说得有鼻子有眼,曹丕自然龙心大悦,皆大欢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